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bcl-2基因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介素-8(IL-8)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39例,其中急性发作期20例,稳定期19例,健康成年人1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分离PMN,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凋亡率及bcl-2的表达率,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G-CSF、IL-8的水平。结果COPD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又明显低于缓解期,bcl-2表达与PMN凋亡呈负相关。TNF-α、G—CSF、IL-8水平与PMN凋亡呈负相关。结论PMN凋亡延迟,PMN存活时间延长和持续激活与COPD的发病有关,bcl-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COPD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TNF-α、G-CSF、IL-8可能抑制PMN凋亡。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PF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收集血清和诱导痰标本并检测SDF-1表达水平,IPF患者行肺功能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并对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 IPF患者的诱导痰中SDF-1的表达水平为(705.21±11.71)ng/ml,高于健康体检组的(252.82±10.62)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SDF-1的表达水平(5.29±0.13)ng/ml高于健康体检组的(4.93±0.14)ng/ml,但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IPF患者肺功能均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程度不一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和蜂窝肺,HRCT评分与诱导痰中的SDF-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 SDF-1在IPF患者诱导痰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胸部高分辨CT表现)呈正相关,对IPF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羟基喜树碱加凝血酶胸腔注入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晚期约 5 0 %患者并发胸腔积液 ,且胸腔积液生长迅速 ,一般化疗效果欠佳 ,我们应用羟基喜树碱及羟基喜树碱加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 ,疗效较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癌性胸积液者 4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2 4例 ,年龄 3 5~ 78岁。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羟基喜树碱组 ( 2 0例 ) ,B组为羟基喜树碱 凝血酶组 ( 2 0例 ) ;所有患者胸腔积液病理细胞均为阳性 ,治疗前大量胸积液者 12例 ,中等量积液者 2 1例 ,少量积液者 7例 ,胸水均为血性。1.2 方法 先行胸穿抽液之后 ,A组予羟基喜树碱 8~ 10mg胸腔内注入 ,…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应用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PHD(V2.0)]进行条目分析与评价。方法 采用QLICD-CPHD(V2.0)量表对184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运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相关系数法、变异度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对QLICD-CPHD(V2.0)量表的条目进行分析评定,同时运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Samejima等级反应模型计算量表每个条目的难度、信息量和区分度系数。结果 CTT结果提示存在7个条目不满足至少3种的统计学要求,其中共性模块6个,特异模块1个。IRT结果显示条目区分度范围为1.18~1.44较为适宜。难度系数随难度等级(B1→B4)增加而单调递增,存在部分条目难度系数b超过标准值范围。各条目平均信息量分布在0.185~0.576。结论 经CTT与IRT分析,QLICD-CPHD(V2.0)量表的大部分条目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但仍有少量条目需进一步分析和修订。  相似文献   
65.
66.
1983年日本学者杉甫信之率先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开拓了肝癌消融治疗序幕.20多年来,化学消融(无水酒精、醋酸)、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冷冻消融等各种消融治疗措施相继出现,丰富了肝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3(MRP2、MRP3)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术后接受化疗的29例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RP2、MRP3的表达情况。将蛋白表达强度(++)以上设为耐药组,其余为非耐药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MRP2、MR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1%(25/29)和62.07%(18/29)。依据MRP2表达情况,耐药组19例和非耐药组10例进行生存分析显示,总体生存期(P=0.010)及无瘤生存期(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MRP3表达情况,耐药组16例和非耐药组13例比较,仅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RP2(P=0.009, HR=4.897,95%CI=1.475~16.261)、MRP3(P=0.002,HR=5.515,95%CI=1.861~16.341)表达情况为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MRP2、MRP3的强表达是导致肝癌耐药及化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MRP2、MRP3有可能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筛选化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8.
常用抗生素在动物及人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用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和对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分别静脉注射常用6种抗生素后于不同时间收集家兔胆汁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抗生素的浓度,计算出药动学参数;测定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常用5种抗生素浓度,对临床分离的157株胆道细菌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家兔胆汁平均药峰浓度较高的为:哌拉西林7950.16μg/ml,头孢哌酮5274.52μg/ml,头孢曲松1107.01μg/ml。在患者胆总管和胆囊胆汁中的平均浓度较高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63.75/14.76和169.90/8.83μg/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50.38/16.69和139.81/15.92μg/ml,头孢曲松249.78和82.06μg/ml。美罗培南和莫西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增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的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复合制剂较单一制剂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对胆道致病菌的杀菌指数最大。结论家兔胆汁中6种测定的抗生素均超过有效杀菌浓度,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胆汁药物浓度很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在人胆汁中杀菌效力最强,可作为肝胆系统感染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9.
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指征和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14例不伴有胆管狭窄或囊性病变的肝胆管结石,比较不同胆道引流下的残石率和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6%。胆肠吻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残石率无差异,但经胆道镜取石后,T管组术后总的残石率显著低于胆肠吻合组(05%vs175%,P<001)。肝切除 T管引流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82%,显著低于肝切除 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手术并发症高于T管引流组。结论肝切除术 术中或术后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同时合并胆道狭窄或囊性扩张的病例,由于要切除病变的胆管,才必须行胆肠吻合术重建胆道引流。  相似文献   
70.
观察59例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用红细胞滤过指数RBC-IF表示)的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MDA水平和RCD的影响。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MDA水平明显增高,RCD明显降低,全血粘度(高切)明显增高;MDA与RBC-IF呈正相关(r=0.48,P<0.05),RBC-IF与全血粘度(高切)呈正相关(r=0.54,P<0.05)。用复方丹参治疗后的患者MDA水平、RBC-IF及全血粘度(高切)均明显低于未用复方丹参治疗者(P均<0.05),病程也明显短于未用丹参治疗者(P<0.05)。这揭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