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术后门静脉化疗加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化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选取术后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癌栓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研究组术后经门静脉途径行PIAF(5-FU、阿霉素、顺铂,α-IFN)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个月vs.7.0个月,P=0.007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肿瘤中位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0个月vs.3.0个月,P=0.0089);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治疗方案的不同(手术后化疗与否)和AFP值对患者的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HCC合并PVTT患者,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手术后辅以经门静脉+皮下的PIAF免疫化疗是有效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22.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近14年择期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98例,比较肝切除组和无肝切除组、不同范围肝切除组的术后残余结石率、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63.7%的病人行肝切除术。2001年后肝切除术的比例(74.6%)明显高于1991-1995年(49.5%)和1996-2000年(51.1%),而胆肠吻合术和单纯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比例逐渐减少。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低于无肝切除组(19.2%vs31.7%,X^2=9.996,P=0.002);肝切除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无肝切除组(85.2%vs74.7%,X^2=7.251,P=0.007),但肝切除组术后的并发症(伤口并发症除外)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无肝切除者无统计学差异。局限在肝左外叶的结石,肝左外叶切除效果好,术后无一例有残余结石。对结石分布超过左外叶时,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结石残余率分别为51.2%,14.3%,6.25%和11.5%,左外叶切除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P〈0.001)。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左外叶切除(94.8%.US76.1%,X^2=15.454,P〈0.001)。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非局限在左外叶的肝内结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优于左外叶切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4-氨基吡啶(4-AP)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浓度为0、0.195、0.39、0.78、1.56、3.125、6.25、12.5、25 mmol/L的4-AP分别处理SPCA1和PC9细胞48 h,MTT法测定4-AP对肺癌细胞的抑制率及IC50.浓度为0、4.7或0、6.25 mmoL/L的4-AP分别处理SPCA1和PC9细胞0、24、48、72 h或14d或48 h,MTT法测定肺癌细胞的增殖率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肺癌细胞的增殖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浓度为0、3、4.7或0、3.125、6.25 mmol/L的4-AP分别处理SPCA1和PC9细胞48 h,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结果 MTT结果显示,4-AP浓度越高,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越强,SPCA1和PC9细胞的IC50分别为4.7 mmol/L和6.25 mmol/L.MTT法显示,4-AP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p<0.01).平板克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AP组细胞平板克隆小且数量少(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4-AP组细胞G1期比例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AP组细胞中,P21表达上调,p-PI3K (Tyr458)、p-AKT(Ser473)、CCND1和CDK4表达下调,PI3K和AKT表达不变.结论 4-AP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且4-AP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及下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的、不完全可逆的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COPD作为全球第4位致死原因,已引起广泛重视[1]。治疗COPD的药物有多种,茶碱类药物应用已久,价格便宜,而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但价格昂贵。面对不同的疗效及医疗费用,给患者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运用新的评价卫生干预措施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以效用测量所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结果为指标,…  相似文献   
25.
男,13岁.患者因头部被人用拳头打伤头痛1d主诉入院.入院前患者头颅CT示:双侧脑室,三脑室均扩大,脑积水.人院检查,头围79 cm,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询问患者学习生活均同常人一样.腰穿结果示脑脊液压力正常.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phenix标准中压分流管,手术顺利,术后10d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头颅CT示双侧硬膜下血肿,追问患者半年来生活学习无任何不适,患者无头痛头晕症状,考虑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患者家人不同意,瞩观察病情变化,遂出院.后失随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诱发自初期至恢复期过程肺炎的机制。方法 以H5N1 病毒液经鼻滴入恒河猴,染毒后第0 h、12 h、1 d、2 d、3 d、4 d、6 d、10 d、12 d和14 d采血作血液学和流感特异抗体检测。染毒后第1、3、6、14 d分别剖杀1 只恒河猴,取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肺、心、肝、肾、大脑及小脑进行病毒分离、滴定、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感染后临床表现。结果 猴感染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病毒仅在肺组织复制,主要侵犯下呼吸道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感染后第1~3 d引起暂时性的严重肺炎,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第6 d后逐渐恢复,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第14 d后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呈恢复期状态。结论 下呼吸道是H5N1病毒感染主要攻击的对象,这可能是H5N1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障碍之一,其发病可能经过病毒侵入、复制阶段及免疫损伤阶段。  相似文献   
27.
胆囊癌127例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第五位,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极差而备受关注。一般认为,只有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望提高5年生存率。现将我院收治的127例胆囊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66年1月至1998年8月本院收治胆囊癌127例,男66例,女61例,男∶女为1-07∶1,年龄20~92岁,中位年龄60岁。50岁或以上者99例(78-0%),高发年龄60~70岁41例,占全组病例的32-3%。2.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纳差、消瘦、黄疸、发热及…  相似文献   
28.
王乐  王化  黎东明 《海南医学》2002,13(6):96-96
例 1男性 ,5 0岁 :因右下肢痛 1天入院 ,1天前有腰扭伤病史 ,伤后出现右下肢痛 ,不能站立行走。体检 :痛苦面容 ,腰推无叩痛 ,右大腿前内侧压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健侧阴性 ,双下肢皮肤感觉 ,肌力腱反射均正常。CT提示L4 -5 ,L5SI椎间盘轻度膨出 ,伴右侧神经根轻度受压。予卧硬板床 ,骨盆牵引 ,下肢疼痛无缓解。治疗第 7天右下肢出现集簇性粟粒大小红色丘疹 ,无术疱 ,诊断右下肢带状疱疹 ,停骨盆牵引 ,改用抗病毒消炎对症治疗 ,疼痛逐渐减轻 ,治疗第 14天 ,痊愈出院。例 2女性 ,6 4岁。因右臀部伴下肢疼痛在外院诊断坐骨神经痛 ,予…  相似文献   
29.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为探讨肝内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分析7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254例肝内结石的术前检查、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159例),全肝结石其次(78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90%);有18.9%的病例有结石残留;49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2例,占0.79%;4例伴有胆管癌变;全组治疗效果良好。肝切除  相似文献   
30.
拔T管后发生胆漏,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近7年来仅发生6例。本文分析其发生原因并认为:胆总管探查后,不应使用组织刺激性小的T型管(如硅胶或聚氯乙烯管等),这种管可延缓窦道形成,增加拔管后胆漏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肿瘤病人,尤其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或腹水,需延长拔管时间至术后1个月以上。如拔T管后发生胆漏,可采取保守治疗或再次开腹手术,引流胆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