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红  黄银平  任双杰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84-1084,1116
李炳茂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河北省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勤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和运用,精于临床疑难病的诊治;领导主研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多项成果获得部省奖励;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肾管囊肿的CT或MRI表现,提高中肾管囊肿CT与MRI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肾管囊肿的CT或MRI表现,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其中1例同时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为女性,单发23例,多发2例,位于输卵管系膜内19例,其中双侧2例;子宫正后方1例,腹膜后3例,下腹部2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薄壁囊性肿块,边界清楚,1例腹膜后中肾管囊肿壁见多发钙化并右肾下垂、旋转不良、右侧输尿管异位;MRI表现为长T1长T2薄壁囊性肿块,1例腹膜后中肾管囊肿后壁可见一小囊;增强扫描,4例位于输卵管系膜内中肾管囊肿表现为囊壁部分弧线状强化,其余病例囊壁及囊内未见强化。结论:中肾管囊肿有其典型的发病部位,结合临床,CT或MRI可以提示中肾管囊肿的诊断,显示钙化方面CT优于MRI,显示病灶囊变结构及与周围结构之间关系,MRI检查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钼靶下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触诊阴性乳腺可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钼靶检查发现可疑病变而临床触诊阴性、彩超无特异发现的乳腺病灶进行钼靶下导丝定位后手术活检并送病理检查。结果:52例患者行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均一次操作成功,术后病理报告:恶性病变16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原位癌6例,导管内癌早期浸润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36例,其中乳腺增生症15例,纤维腺瘤7例,轻~中度非典型增生5例,炎症性病变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例。乳腺癌检出率为30.8%,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钼靶下导丝定位乳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可行,可有效提高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精确性,利于早期乳腺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征像,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增强特点以及增强前后CT值的变化。结果1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病灶全部位于腮腺后下象限,14例为单发病灶,仅1例为同侧2个病灶,直径约12~34 mm,大多圆形或类圆形,仅2例为不规则形;增强扫描,16个病灶中14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圆形囊变区,囊变率达87.5%,仅1例多发病灶均匀强化。14个不均匀强化病灶中,10个病灶内出现多个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4个病灶内出现单发较大类圆形低密度,体积约占瘤体1/3~1/2,低密度周围见薄环状强化。增强前后病灶实性部分CT值变化值为8~55 Hu左右,囊变部分CT值几乎无变化。增强早期、晚期病灶内囊变显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直接延迟增强扫描可以良好显示腺淋巴瘤的囊变大小及数目,结合临床病史、发病部位、性别、年龄,可以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及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26例ARDS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有2~6次胸部X线检查,2例同时行CT扫描. 结果初次检查,正常7例,肺纹理增多8例,毛玻璃样表现11例,胸腔积液6例.复查显示随着检查时间不同,上述肺内表现逐渐演变,数周后可以转归为网格状肺纹理. 结论胸部X线片对于ARDS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用于ARDS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合手法按摩在治疗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的的疗效。方法中药结合手法按摩治疗60例终止哺乳后腺导管扩张患者,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治愈4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治疗前乳腺导管呈管状扩张,40例治疗后扩张消失,16例缩小或数量减少,有效率达93.3%。结论从超声声像图观察看,中药结合手法按摩确能改善终止哺乳后的乳腺导管扩张程度,超声声像图对评价其疗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164个病灶)乳腺肿块患者,均采用ABVS与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结果:164个病灶中乳腺癌74个,良性肿块90个。ABVS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68.92%、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76.83%。ABVS正确诊断出了68个乳腺癌,漏诊6个、误诊9个。增强MRI正确诊断出了70个乳腺癌,漏诊4个、误诊5个。ABVS联合增强MRI正确诊断出了71个乳腺癌,漏诊3个、误诊3个。ABVS、增强MRI和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明显高于AB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和增强MRI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二者联合可提高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6 5岁。发现腹部包块 4年多。查体 :左上腹局限性隆起 ,有搏动 ,左上腹扪及一约 12cm× 10cm大小包块 ,质中偏硬 ,境界尚清 ,活动度不大 ,局部轻压痛 ,可闻及血管杂音。既往史 :患者 5年前曾有“左上腹外伤”病史 ,当时B超检查示 :脾脏旁有小团块影 ,予保守治疗后好转。CT表现 :左中上腹靠左侧有一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大小约 12cm× 11cm× 10cm ,病灶包膜光整 ,大部分包膜已壳状钙化 ,瘤体大部分密度均匀 ,唯其前部有一椭圆形钙化 ,钙化灶附近密度较低 ,其CT值约 35HU ,大部分瘤体CT值为5 0HU。病灶对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对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17例,常规MRI检查后,行DWIBS成像,并对DWIBS原始图像进行薄层及厚层最大密度(MIP)多平面重建。结果:DWIBS像上15例显示肿瘤,肿瘤在类PET像上较周围正常结构呈明显低(黑)信号,常规MRI有13例显示肿瘤;7例DWIBS显示肿瘤的周围侵犯或阴道受侵,4例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DWIBS成像较常规MRI更容易显示宫颈癌及其周围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