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结果:患者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进行手术,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草分枝杆菌 F.U.36 (乌体林斯注射液 )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 0例 ,两组在维持原控制用药的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乌体林斯注射液 1.72 μg肌肉注射 ,开始肌肉注射 1次 /周 ,2个月以后肌肉注射 1次 / 4周 ,疗程 1年 ,对照组维持原来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及进行免疫指标检测 ,1年后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 8例 ,显效 2 0例 ,好转 11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7.5 % ;对照组临床控制 2例 ,显效 15例 ,好转 15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80 .0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观察组治疗后每天吸入布地奈德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 .0 1)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Ig G、Ig A、CD3、CD8、IFN- γ均升高 (P<0 . 0 1) ,Ig E、Ig M、CD4 、CD4 / CD8、IL- 4均降低 (P<0 .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则不明显。结论 :在常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配合草分枝杆菌 F.U. 36免疫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发作 ,草分枝杆菌 F.U. 36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能改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调节 Th1/ Th2的平衡 ,具有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0d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实验组(21.35±2.31)分,低于对照组的(29.22±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学诊断特点。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收治的35例神经梅毒患者,其中32例患者行血清与脑脊液免疫学指标检测,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A、IgM的差异,应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G的差异,并对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检出率和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进行分析。 结果32例神经梅毒患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有53.13%(17/32)的患者IgG升高,6.25%(2/32)的患者IgA升高,0%(0/32)的患者IgM升高;脑脊液中,有84.38%(27/32)的患者IgG升高,100.00%(32/32)的患者IgA升高,90.63%(29/32)的患者IgM升高;血清与脑脊液IgA、IgM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G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7,P>0.05)。25例神经梅毒患者行CSF寡克隆电泳,IgG寡克隆条带阳性率为100.00%(25/25),96.00%(24/25)患者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 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是易误诊的可治性疾病。血清及脑脊液IgG多表现为升高,脑脊液IgA、IgM多表现为升高而血清IgA、IgM多表现为正常,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等免疫学特点对神经梅毒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医症候特征及血脂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126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100例高血压非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非胰岛素抵抗组,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患者进行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检测,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症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的5种临床症状分别为口干、腰酸、急躁易怒、倦怠乏力、头晕,发生率分别为53.17%、40.48%、38.89%、35.71%、28.57%。舌脉诊断以弦脉为主,占37.30%;61例患者表现为舌红,占48.41%。主要中医症候为气虚82例,占65.08%;阴虚67例,占53.17%;血瘀47例,占37.3%;痰浊36例,占28.57%。3组患者TC、LDL-C、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FIN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HDL-C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症候主要是气阴两虚,患者中大部分存在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激光诱导破碎细菌的研究。破碎细菌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病毒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用激光手段进行破碎细菌,方法简便,破碎率高。本文详述应用四种不同激光器,配合某种装置,使破碎率最高可达90%。文中对激光破碎细菌的机理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18.
黄达  王海霞 《山东医药》2009,49(20):97-97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PNS)在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低,可涉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有范围广、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等特点。现将1996—2006年我院收治的13例以神经系统为临床首发症状的副肿瘤综合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冠心Ⅱ号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冠心Ⅱ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3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冠心Ⅱ号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Ⅱ号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清CRP、TNF-α、IL-6水平下降得更多,而IL-1β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Ⅱ号通过可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为一种退行性疾病,以骨密度、骨强度逐渐降低,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针对定期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该人群骨质改变情况,确定骨质疏松症人群,可以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客观的科学数据[1]年开始我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