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分析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强化降压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和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给予指南推荐标准降压),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治疗后早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指标(早期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占比及90 d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患者治疗后1 h的收缩压(147.65±8.23)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24 h的收缩压(145.35±3.58)mm Hg低于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的(163.41±5.75)、(161.72±4.4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 h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2.
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扣不良反应。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痰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氟西汀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30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少。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均是有效的抗抑郁药,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CT及脑脊液检查资料。结果 SAH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约占29.5%,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发生昏迷和病死率高。结论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是引起SAH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 结论 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河豚鱼中毒的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河豚鱼重度中毒的抢救技术。方法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河豚鱼重度中毒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的情况,给予机械通气,当观察到患者呼吸表浅而经皮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而未见明显下降时,即及早采用喉罩,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结果本组11例中毒患者,4例重度中毒,3例应用机械通气,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正确机械通气是抢救重度河豚鱼中毒最有效的方法。这为河鲀毒素在人体内解毒和排泄争取时间,并可能阻断病情的恶性循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另外,采用喉罩.能选择适当时机、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减低氧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目的:应用血管增强成像技术(VET),对肾透析中动-静脉造瘘的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常规使用二次谐波(THI)检测上肢桡动脉与头静脉造痿(Brescia—Chimino内瘘),然后启动Clanify VE功能,进行对比显像。结果:使用血管增强成像技术(VET)能较为理想的观察造瘘血管、解剖吻合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能较为理想的观察造瘘血管、解剖吻合口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提高肾透析中动-静脉造瘘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27.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晓航  黄晓新 《医学综述》2004,10(9):547-548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由Fisher等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术语。临床上H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HI已由尸检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评价与争论,更引起了人们对HI的重视。现仅就H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黄晓新  谢云  谷利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44-304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变化。方法:对26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房(LA)、室间隔(IVSD)、左室(LV)相对室壁厚度(MRWH)等结构进行测量、计算心肌重量和心肌重量指数。结果:各组高血压病患者发生LV肥厚、心肌重量指数增加及LA增大,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LA增大发生率显著高于LV肥厚的发生率。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的变化,对诊断早期高血压病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硫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380 mL,输液泵维持24 h,用药2 d;第3~7天,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输液泵维持3 h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氏指数(BI)、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三项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同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反应,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肺动脉压力的生理性变化。方法 对76名正常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6、12、24、48、72 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各时间点超声检查后测量新生儿上肢肱动脉血压。采用大血管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计算平均肺动脉压(PAMP),并确定其出生后各时间点PASP的95%参考值范围上限。结果 出生24 h后,76名新生儿开始出现动脉导管生理性闭合,至72 h时72名闭合,4名未闭。出生后2 h动脉导管内均为双向分流;24 h后均为单纯左向右分流。新生儿出生后随时间延长,肺动脉压力逐渐降低,各时间点PASP、PADP、PA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PASP的95%参考值范围上限分别为:出生后2 h 88.52 mmHg,6 h 80.70 mmHg,12 h 67.38 mmHg,24 h 57.25 mmHg,48 h 49.20 mmHg,72 h 43.15 mmHg。结论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呈进行性下降趋势,72 h仍超出成人正常水平(PASP<30 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