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3 月汝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02 例前置胎盘患者,依据前置胎盘的不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n = 49,完全性前置胎盘),观察组(n = 53,部分 性前置胎盘),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分别为 13.21 % 与 5.6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1.02 % 与 34.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比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 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对于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母体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和胎盘血流量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60例FGR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就诊的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孕20、24、28、32、36周和分娩前母体静脉血及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中HIF-1α水平,监测各时间节点胎盘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和脐动脉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的动态变化,分析胎儿分娩后母体胎盘组织HIF-1α表达水平,统计孕妇妊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孕20、24、28、32、36周和分娩前血清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孕妇分娩后胎盘组织切片染色HIF-1α表达水平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脐静脉血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胎盘动脉血流PI、RI和S/D均随孕周增加而呈逐渐减小趋势,且研究组孕妇孕20、24、28、32、36周和分娩前母体胎盘动脉血流PI、RI和S/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静脉血HIF-1α水平、胎儿脐静脉血HIF-1α水平、分娩后母体胎盘组织HIF-1α水平,胎盘血流PI、RI和S/D均与FGR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不良反应事件总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HIF-1α水平升高及胎盘血流PI、RI和S/D升高会增加孕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3.
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检测本院6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2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B7-H4蛋白水平,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0.72(0.32,1.88)μg/L]与卵巢良性疾病患者[(0.45±0.21)μg/L]及健康者[(0.38±0.19)μg/L]血清B7-H4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B7-H4蛋白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是否绝经、有无腹水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均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B7-H4蛋白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敏感度为69%(43/62)、特异性为86%(43/50)。提示B7-H4蛋白是上皮性卵巢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11例22支颈动脉行MRA、CTA、CT仿真内窥镜(CTVE)、多普勒超声(DUS)检查。12支结果与DSA对照。3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内膜切除术,MRA采用二维、三维时间飞越法。CTA经最大强度投影(MIP)及遮盖表现显示法(SSD)三维重建。应用导航功能行CTVE成像。结果 颈动脉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3支,重度狭窄5支,闭塞1支,5支正常。12支颈动脉与DSA对照:CTA评估血管狭窄与DSA相符者11支,MRA与DSA相符者9支,DUS与DSA相符者7支。CTA、CTVE显示斑块、壁血栓6支,3支手术证实。术后MRA示狭窄解除,CTA示斑块消失。结论 MRA、DUS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及术后随访。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与DSA、手术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  相似文献   
145.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2 3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轻咳 ,近 10天发热并症状加重来院就诊。体检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 1个如蚕豆大小 ,胸廓无畸形 ,两肺呼吸音清。X线检查 :胸部正位示右上前纵隔见较大肿块影 ,肿块边缘呈分叶状 ,气管左移 (图 1)。胸透 :转动体位可见肿块内有密度减低影。抗炎治疗后复查胸片 ,见原右上纵隔增宽影范围缩小。结合胸部侧位片考虑为前上纵隔肿瘤。CT扫描 :前纵隔见囊性密度的肿块影 ,形态不规则并侵及右后纵隔 ;其内密度不均 ,可见气体样低密度影 ,与前胸壁粘连 ,最大横径约 9.4cm (图 2 )。…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的:对一例颈内动脉狭窄进行内膜切除术前后影像学系列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初步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CT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MRA采用TOF法,2D移动预饱和序列(Travelsat)及3D最佳倾斜非饱和激励(TONE)序列。CTA:Hispeed CT/i扫描机,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threshold 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行血管3D重建。CTVE:应用导航(Navigator smooth)功能实施颈动脉CTVE成像。将上述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对照。结果:96年MRA显示左颈内动脉狭窄30%,99年呈重度狭窄约90-95%。CTA: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同MRA,狭窄段可见钙化斑块。CTVE获得颈内动脉狭窄腔内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管增厚,钙化。DSA诊断左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病理证实。术后MRA,CT提示狭窄基本解除,钙化斑块消失。结论:MRA可用于发现,诊断外颈动脉狭窄及术后随访,CTA与CTVE有利于观察管腔内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甲状腺素治疗SIRS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低T3、低T4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源性甲状腺素,分析其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FT3明显增高接近正常,血常、心率、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可以作为治疗SIRS患者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