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超声对老年人非心脏术后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预测老年人择期大中型非心脏手术后心脏事件的价值。方法 对 2 0 0例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资料 ,采用单变量及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 0 0例患者中 ,发生心脏事件 2 5例 (12 .5 % ) ,单变量分析提示 ,术前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 5 0 %、麻醉方式、手术历时 >2h、胸腔手术和术后窦性心动过速 6个变量是术后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P <0 .0 5或 <0 .0 1)。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左室射血分数≤ 5 0 %、胸腔手术是术后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18及 0 .0 0 2 )。结论 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是预测老年人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并了解其基本生物学特征.方法 显微手术采集小鼠颅底蝶枕软骨联合组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软骨基质, 获取软骨细胞;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通过显微光学成像、生长曲线描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细胞形态、活力及II型胶原合成能力.结果 培养细胞在一定传代次数内稳定保持软骨细胞的典型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 手术分离配合酶联合消化是小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实验的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所致左室肥厚患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特点及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 195 4~ 1996年间 3195例连续尸检心脏标本中 ,选取年龄≥ 6 0岁的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 181例和对照组 30例共 2 11例心脏标本进行HE、弹力 +VG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 ,显示心肌间质微血管 ,通过光镜和电脑图像分析、定量检测微血管密度及其壁腔比值、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及其内皮细胞面积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血压时随左室肥厚程度的加重 ,4项指标变化随之明显 ,左室肥厚Ⅱ级时出现心脏事件。各组 4项指标变化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不一致。结论 高血压时存在心脏微血管病变 ,它与左室肥厚和心脏的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 ;高血压与冠心病引起心脏事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2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神经病变是由于其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改变而累及中枢神经、颅神经、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等神经系统各部位的一种病变[1],是一种最为常见、最为复杂的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比分析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对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年龄>75岁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6 h内并发CS的资料,根据是否行PCI分为介入组及非介入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部位多见于前壁、前侧壁及广泛前壁(85.19%、80.56%),多见于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74.07%、37.04%),且多合并肺部感染(44.44%、55.56%).经过不同治疗后,介入组院内死亡率有所降低(51.85%比77.78%,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40.74%比69.44%,P<0.05),血肌酐升高≥50%也明显低于非介入组(33.33%比58.33%,P<0.05);而肺部炎症发生率(55.56%比75.00%,P>0.05)、IABP使用率(40.74%比27.78%,P>0.05)及呼吸机使用率(33.33%比30.56%,P>0.0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即使是年龄>75岁的老年AMI并发CS患者,介入治疗仍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恶化,可使院内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27.
【】 目的 观察高位桡动脉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类型解剖学变异对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17例右侧高位桡动脉解剖学变异患者及与之匹配的60例桡动脉解剖学正常的患者,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17例高位桡动脉中,桡动脉起源于腋动脉6例(35.29%),起源于肱动脉11例(64.71%);高位桡动脉组患者右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2.62±0.60)mm,低于对照组平均直径(3.07±0.35)mm,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位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70.6%(12/1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 98.3%(59/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高位桡动脉组术后发生2例(11.76%)前臂血肿,1例(5.88%)上臂血肿,对照组出现1例(1.67%)前臂血肿。结论 对于存在高位桡动脉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轻柔操作,而直径较为细小的高位桡动脉则应该视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尽量避免采用。  相似文献   
28.
初诊青年糖尿病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2001-06~2005-03收治15~35岁初诊糖尿病2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1988年至 1997年连续收住我院的 45岁至 99岁大中型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 12 5 9例 ,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 (n =76)和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 (n =1183 ) ,对比分析手术类型、内科主要疾病史、术中术后主要心血管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及心血管疾病史无显著性差异 ;与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比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术前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 0 5 0、肾功能不全和有心绞痛症状者多 ,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少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术中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控制年龄和性别后与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比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术后心肌梗死和心源性肺水肿的比数比 (OddsRatio ,OR)及 95 %可信区间分别是 19 3(5 6~ 66 2 ) ,5 7(2 5~ 12 9)。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心肾功能不全者多 ,有心绞痛症状者多 ,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且重。  相似文献   
30.
对青年糖尿病39例调查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06~2005-03我们收治15~35岁糖尿病患者39例,其中男31例,女8例。包括2001-06~2001-12收治的5例,2002年收治的10例,2003年收治的11例,2004年收治的10例,2005-01~2005-03收治的3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最短1周,最长1.5a。1.2方法制表统计患者职业、文化水平、入院时间、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糖尿病家族史、症状、体征、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情况,并录入Excell进一步分析。2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35(平均25.9)岁。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