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品种醋对延胡索内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用不同品种的醋炮制延胡索,考察醋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对全国不同品种的醋进行质量筛选。方法:采用HPLC测定延胡索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及总生物碱的溶出量,Kromasil-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pH调至6.0,65∶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总酸含量高的、名牌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醋炮制延胡索后,其延胡索乙素和总生物碱溶出量明显高于其他醋。结论:初步筛选出一些能够达到炮制目的、符合中药炮制药用辅料要求的醋,为中药炮制辅料醋的规范化及进一步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竹沥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对近年来竹沥临床应用的报道进行分析、概括和综述。结果:竹沥含氨基酸、黄酮、愈创木酚和水杨酸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镇咳平喘功效。对痰热咳嗽、呃逆、哮喘和脑出血等疾病有确切的疗效。结论:有关竹沥的应用资料尚不多,期待更多临床试验及循症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3.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铁线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分析,总结铁线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铁线蕨含有萜类、苯丙素类、生物碱和黄酮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铁线蕨具有止咳镇痛、抗炎抑菌、降血糖、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通过文献综述,以期为铁线蕨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陈畅  程志铭  车勇 《中草药》2014,45(20):2924-2927
目的 优选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以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用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发酵,以活菌数为指标,综合芍药苷定量测定结果,优选白芍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 白芍以酵母菌发酵效果为佳;白芍和硫磺熏蒸白芍最佳发酵工艺均以酵母菌加培养基发酵36 h为佳。结论 白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发酵效果优于乳酸菌发酵效果,优选的发酵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5.
目的:优化壮骨缓释微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处方中提取的柚皮苷含量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运用正交试验法得出壮骨缓释微丸的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壮骨缓释微丸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各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各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乙酸乙酯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275.5和233.5mg/L)均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103.1mg/L),且苞叶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低于玉米棒乙酸乙酯部位。结论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乙酸乙酯部位均有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7.
栀子炭炮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栀子炭的炮制方法衍变和现代应用情况,为栀子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有关栀子炭的文献资料,从栀子炭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栀子炭炮制方法最早收载于《肘后备急方》,目前全国和12个省市炮制规范中均有收录,对其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有不少的分歧,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较少。有必要系统开展栀子炭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揭示栀子炒炭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制定栀子炭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去皮与不去皮白芍饮片鉴别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研究,为白芍饮片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TLC和HPLC对去皮与未去皮白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并对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白芍饮片的TLC图谱及HPLC图谱差异显著,未去皮白芍饮片比去皮白芍饮片多出1个斑点;HPLC图谱显示两种饮片均含有12个共有峰,但未去皮白芍饮片比去皮白芍饮片多出2个色谱峰,可以用于两种饮片的鉴别;未去皮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高于去皮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 结论: 白芍去皮后,芍药苷含量有所下降;建立的TLC和HPLC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区分去皮与未去皮白芍饮片,丰富了白芍饮片的质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白芍中芍药苷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提供依据.方法:将安徽毫州产白芍道地药材分别用水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超声提取、乙醇索氏提取,以芍药苷为指标成分,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 min-1.结果: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均不低于2 000.在此条件下,芍药苷与其他组分分离较好;芍药苷得率依次为50%乙醇超声提取>80%乙醇回流提取>50%乙醇回流提取>80%乙醇索氏提取>水提取.结论:白芍中芍药苷以50%乙醇超声提取为最佳.  相似文献   
40.
GC-MS分析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 上的变化,为阐释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生姜、姜栀子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3个样品中化学成分变化,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栀子、生姜、姜栀子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1.5μL·g-1.从栀子、生姜和姜栀子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2,75,77个色谱峰,总共鉴定了89种化合物,其中栀子30种、生姜58种、姜栀子67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10%,90.52%,94.38%.结论:栀子姜制后挥发油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