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19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2与IL-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 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 ;分离 15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收取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 2与IL 10水平。结果 急性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P <0 .0 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PBMC培养上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血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5 )。血清IL 10与PBMC培养上清IL 10与ALT无相关性 ,血清IL 2与IL 10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IL 2上调与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IL 2的分泌低下可能造成细胞免疫力低下 ,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IL 10可能作为IL 2的拮抗因子随IL 2分泌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核酶用于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HDV基因组核酶的假结样结构为基础,优化其茎IV区,改建基底物结合区,获得3种针对HCV RNA的HDV核酶RzC1、RzC2和RzC3。体外转录获取含HCV RNA5‘-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5‘-NCR)及部分C区在内的底物RNA(HCV RNA 5‘-NCR-C),并进行5‘端放射性标记。在pH7.5、37℃、Mg^2 20mmol/L和去离子甲酰胺2.5mol/L等条件下,将核酶和底物按摩尔比100:1混合,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剪切百分率。结论:RzC1、RzC2对底物的剪切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递增,90min分别达24.9%、20.3%;未观察到RzC3有剪切活性。结论:经过结构构优化的HDV基因组核酶在合适的位点能够剪切异源性RNA分子HCV RNA。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Fas表达和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lth,AICD)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离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2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Fas的表达;分离20例乙型肝炎病人和10例健康献血员PBMC,在PHA-P的刺激下短期培养,采用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Fas表达率[(53.31±14.53)%]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Fas表达率[(39.32±11.28)%,P<0.05]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Fas表达率[(37.93±15.89)%,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30.57±13.43)%]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11.45±5.27)%,P<0.01]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13.59±6.44)%,P<0.01];HBeAg(+)组PBMC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29.50±12.25)%vs(11.45±5.27)%,P<0.01]。结论HBV感染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增加,通过Fas/FasL途径使Fas+淋巴细胞发生AICD,这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命名和诊断分型的再认识——附4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 通过477例临床病例的总结分析,探讨重型肝炎的分型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分型方法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表型及转归。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8.5%;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19.4%病例既无腹水亦无脑病;将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时间延至2周时,新增病例仍符合该型特点。结论 建议将重型肝炎更名为重症肝炎,并分成非脑病型和脑病型,分别称为重症型肝炎和剧症肝炎;  相似文献   
5.
因缺乏必要的存活信号而发生凋亡(apoptosis)几乎是所有体细胞的一个共同特征,但T细胞可以经受另种特殊的凋亡,即"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ICD)"。本文在阐述AICD的发生机理及一般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树Qu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损害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NFα单独或与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作用于培养树Qu肝细胞,上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将TNFα处理后的树Qu血清作用于培养肝细胞,上清中AST活性升高,抑肽酶能抑制这种效应。在HBsAg预先致敏的树Qu体内注入TNFα可导致肝、肺、肠等器官的出血、坏死。提示TNFα在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并在体内外存在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8例无腹水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其中7例是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例是急性黄疸型肝炎(AIH)。多数病例SBP起病急,热度高,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病人的转归取决于肝炎的严重程度和SBP的治疗情况。我们认为,无腹水的病毒性肝炎,特别是CAH合并SBP并非罕见;腹水不是发生SBP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9.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下称妊娠期肝炎),容易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妊娠期黄疸相混淆,且其病情常较严重,对母子有不利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丙型肝炎患者肾,心,胰和肠等肝外组织内HCV抗原,并与肝组织内抗原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9例患者组织和其中6例和4种肝外组织检出HCV抗原。抗原定位于组织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