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上消化道出血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于1995~1999年共收治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22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其中30例经纤维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的原因,有活动性出血者胃镜下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为临床对象,回顾性的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及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为33.9%,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也不多见,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培养阳性率低,以G-杆菌为主,头孢类抗生素疗效最好。合并SBP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SBP的诊断应以腹水白细胞、PMN和外周血象中性分类为主要依据,积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在肝内含量丰富,整个肝内酶活性比循环内总活性高104倍,当肝细胞轻度损害,细胞膜膜透性增加时,细胞内酶便会泄漏入血,因此转氨酶是敏感的肝细胞损害标志,各种肝病时转氨酶均可升高。本研究了60例无症状ALT升高的老年患,旨在探讨老年无症状ALT升高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4.
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密切相关。最近的一些研究报道指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促肿瘤血管生长因子[1],FⅧ因子是血管内皮的特异标记物。我们用VEGF和FⅧ因子染色的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胃癌组织不同区域VEGF阳性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肠黏膜且巴大细胞(IMMC)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时的致炎作用。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DS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1周内模型组饮用3%DSS溶液,对照组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用荧光法测定结肠组织组胺浓度,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 -a)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组化法对IMMC染色并记数。结果 DSS诱导的模型组第7天开始出现腹泻、便血,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有明显损伤,和对照组比较:结肠组织组胺水平降低,TNF-a和PGE2显著升高,IMMC计数增多(P均<0.05),脱颗粒现象明显。结论结肠IMMC具有明显的致炎作用,其机制是IMMC活化及促组胺释放,引发肥大细胞--细胞因子级联反应,促进TNF-a和PGE2的生成,导致腹泻,便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56.
门脉高压胃病与前列环素I2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浆前列环素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前列环素水平.结果 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前列环素水平(137.31±61.8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89.62±2.6)pg/ml,(t=1.684,P<0.05).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轻、中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t=1.725,t=1.853,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重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明显(t=2.117,P<0.025).但门脉高压性胃病各级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前列环素明显升高,作为具有扩血管作用的炎性介质,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55岁,因腹痛腹泻1年到我院内镜中心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检查时患者乙状结肠扭曲明显,进镜后发现距肛门20 cm出现一直径约1.0cm的肠穿孔(图1),退镜后将日本Olympus MH-463透明黏膜吸套(透明帽)置于结肠镜头端,然后将两爪金属夹通过钳道后打开钛夹并收于透明帽内,再次进镜,顺利将钛夹送至乙状结肠穿孔处,在透明帽辅助下进行钛夹夹闭穿孔,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共使用6枚钛夹完全夹闭肠穿孔(图2).术后收住我院消化内科,禁食5d,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环丙沙星0.4 g/d抗感染1周.术后25d复查结肠镜,乙状结肠距肛门20 cm处可见一直径约1.5 cm的瘢痕改变(图3).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  相似文献   
58.
非酒精性脂肪肝、隐源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肝硬化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而来,甚至有些最后发展成原发性肝癌,此文主要综述原发性肝癌伴隐源性肝硬化的发生率、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至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何绍亚  韩盛玺 《西部医学》2009,21(7):1213-1215
DNA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的方式之一。O2-甲基乌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是将O6-乌嘌呤加合物从DNA上移除,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的酶。当MGMT甲基化导致MGMT基因沉默,转录静止,乌嘌呤-O6位置的甲基基团转移失败,不能有效修复DNA烷化损伤,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西部医学》2009,21(7):1143-114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淡蓝色嵴,并与其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用淡蓝色嵴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46%,特异性为91.0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6.79%,阴性预测值为92.21%。结论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淡蓝色嵴,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