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后48 h内)和晚期(术后48 h~7 d)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SICU收治的256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及术前、术中和术后多个临床变量数据,研究终点为肝移植术后7 d内AKI的发生率,根据AKI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非AKI组(162例)、早期AKI组(65例)和晚期AKI组(29例)。结果①与非AKI组比较,早期AKI组患者术前血肌酐(SC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尿量较少,术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较高(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OR 1.437,95%CI 1.263~1.712,P <0.05)、术中尿量(OR 1.503,95%CI 1.103~2.057,P <0.05)及术后AST水平(OR 1.634,95%CI 1.094~2.215,P <0.05)是早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早期AKI发生的AUC为0.816(95%CI 0.752~0.869,P <0.05)。②与非AKI组比较,晚期AKI组患者术前SCr、术后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术后血乳酸水平、FK506血药谷值浓度、术后AST和ALT水平较高(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乳酸水平(OR 1.593,95%CI 1.146~2.072,P <0.05)、FK506血药谷值浓度(OR 1.663,95%CI 1.167~2.204,P <0.05)及脓毒症(OR 2.746,95%CI 1.186~4.837,P <0.05)是晚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晚期AKI发生的AUC为0.820 (95%CI 0.745~0.811,P <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与晚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术前MELD评分、术中尿量及术后AST水平是早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血乳酸水平、FK506血药谷值浓度及脓毒症是晚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数量动态变化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脓毒症患者,采集入ICU后14 d内血小板计数(PLT)动态数据。以第7天PLT较基线降低幅度大于20%为标准定义进行性血小板减少(PTCP),绘制ROC曲线评价PTCP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合并与未合并PTCP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30例,生存组118例,28 d病死率20.3%。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SOFA评分、高值D-二聚体(hD-dimer)占比、TCP、PTCP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入院5 d后死亡组PLT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第7、10、14天生存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P、SOFA以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91及0.778。Logistic回归显示,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PTCP时28 d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TCP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基线SOFA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4.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15.
16.
外泌体属于囊泡的一种,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经多种细胞释放,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一类亚细胞结构,其包含蛋白、脂质以及核酸.研究发现,外泌体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参与许多机体反应,包括炎症、免疫信号传导、血管再生、应激反应、衰老、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不仅参与自身免疫过程的建立、维持与调节,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乙型脑炎病毒分离及进化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2007年辽宁省蚊虫携带流行型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及基因型别.方法 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对致金黄色地鼠肾细胞系(BHK-21)细胞病变(CPE)的病毒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检测;扩增的目标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3.1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 共分离到22株病毒,RT-PCR检测结果表明,均为乙型脑炎病毒;随机选择其中3株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均为Ⅰ型乙型脑炎病毒.3株病毒E基因编码结构域(Domain)区段分析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3%和100%;与疫苗株SA14-14-2的Domain区相比,共有12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 辽宁省蚊虫标本中分离的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其中E基因所编码Domain区E-327(S→T)位点发生的变异,提示在辽宁省首次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近年来,根据临床观察,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值得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应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做好宫颈癌的筛查工作,使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障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149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口服(米索组),150例产妇立即给予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20U(缩宫素组)。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米索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①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米索组与缩宫素组相比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皆明显小于缩宫素组(P<0.01);③米索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皆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米索组5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皆为一过性,无需治疗。结论:胎儿娩出后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尽管乙型肝炎疫苗问世已20余年,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一个全球性难题.目前,国内外已普遍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但推荐的剂量并不统一.现今我国常用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5μg和10μg两种不同剂量,而欧美国家推荐成人标准剂量是3针20μg YDV[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