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多重 PCR 方法在同一 PCR 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人子宫颈常见病毒 HPV-16、HSV-2、CMV 以及CT 感染,采用快速制备 PCR 模板的方法,整个反应仅需4 h。研究结果总检出率为16/28,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是:HPV-16为3/28、HSV-2为6/28、CMV 为4/28和 CT 为6/28,因此,本方法既保持了 PCR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技术,可用于人子宫颈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2.
NUP98-PMX1转基因小鼠发生髓系白血病样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整体动物水平研究NUP98 PMX1融合蛋白的致白血病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NUP98 PMX1的转基因质粒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NUP98 PMX1基因的小鼠 ,以PCR、RT 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表型。结果 转染NUP98 PMX1融合基因的NIH3T3细胞生长加快 ,软琼脂上可形成集落 ,并使裸鼠致瘤。出现病态的 8只NUP98 PMX1转基因小鼠中有 4只发生粒细胞白血病样表型 ,其中 3只表现为人类慢性髓系白血病样表型。结论 NUP98 PMX1融合基因具有致瘤性 ,其表达在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37例形态学上确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的免疫表型、T细胞受体(TCR)γ、δ链基因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的重组进行了研究。根据免疫表型分析,有26例为B系ALL,8例为T-ALL,2例为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及1例粒系白血病。发现在T-ALL中TCR基因的重组有时序性,δ基因的重组先于γ基因;在B系ALL中,绝大多数均发生γ和δ基因的重组和(或)缺失,且重组类型与T-ALL不同;相反,IgH基因的重组仅见于B系ALL。ALL基因型分析是非常有用的克隆标志,并为了解人类早期的淋巴细胞分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另外还证实TCRγ基因V-J接头部顺序的测定可以作为检测临床缓解期患者微小残余病变的克隆标志。  相似文献   
64.
染色体易位常常导致融合蛋白的产生 ,这种融合蛋白将两个前体蛋白的主要功能包含在同一融合蛋白之中。染色体易位常常累及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近年来发现与核孔蛋白 (nucleoporin)Nup98及Nup2 14(CAN)有关的染色体易位也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1 核孔复合物 核孔复合物是贯穿核膜、物质进出细胞核的主要通道 ,由 5 0~ 10 0种不同蛋白质组成 ,在高等真核生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5× 10 6[1 ] ,由至少 3部分构成 :① 5 0~10 0nm呈发散状的胞浆纤维 ;②呈聚集的核篮 ;③中央孔。中央孔由位于两环状结构间的 8个轮辐…  相似文献   
65.
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发生白血病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目的是从生物整体水平上研究PLZF-RARα/RARα-PLZF双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通过交配建立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TM)模型;采用PCR、RT-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应用血象、骨髓象、病理和流式细胞术等对疾病表型进行检测分析;并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ATRA与tricostatin A(TSA)联合用药对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近18个月的时间观察到51只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中有5只小鼠发病,发病率约10%,与我所同期的仅PLZF-RARα转基因阳性小鼠11.3%的发病率相似.发病时间均在6月龄以后,与PLZF-RARα转基因阳性发病小鼠相比示提前,但疾病表型不同,2只(40%)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改变,3只(60%)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改变.ATRA处理组的骨髓细胞形态无改变,而ATRA+TSA组骨髓原始细胞核浆比例降低,染色质固缩,呈现粒细胞分化趋势.结论PLZF-RARα/RARα-PLZF TM小鼠发病存在异质性,其骨髓细胞对ATRA无反应,而ATRA与TSA联合用药可诱导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6.
血细胞的发育受到很多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调控,其中有些生长因子是通过和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特定的功能。近年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突变与白血病的发生相关。本文对近年来三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尤其是它们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7.
染色体t(8;21)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主要见于M2亚型。通常认为这些患者对化疗反应好,中位生存期较长。现将35例M2型t(8;21)病例,与同期24例无t(8;21)的M2型病例进行比较,观察其血液学及临床特征。材料和方法1 病例 病例来源均为1990年10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根据FAB分型诊断为AMLM2型的初发病例,共59例。染色体检查采用R显带加热法,通过Cytonsion染色体分析仪分析,核型分析根据国际命名法(ISCN)。将59例患者分为A、B两组,伴有t(8;21)染色体的AMLM2归为A组;无t(8;21)染色体…  相似文献   
68.
宋晓凯  陆春良  胡堃  翁晓艳  金海洋  陈赛娟 《中草药》2011,42(11):2213-2215
目的分析醉香含笑树皮乙醇总提取物(EBMM)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其对人肝肿瘤HepG2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EBMM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采用MTT方法检测75、100、200、300、400μg/mL EBMM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共检出54个色谱峰,确定了其中34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7.73%。EBMM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EBMM的挥发性成分以棕榈酸及其衍生物、各种烯、不饱和醇、不饱和酸、不饱和酮、不饱和酯类为主,EBMM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报道 7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转型情况 ,揭示其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分析以及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7例患者均有 FAB分类的形态学改变 ,其中 2例既有形态学改变 ,又有染色体变化 ;转型发生时间距第一次完全缓解时间 1个月~ 14个月 (平均 6 .33月 ) ;转型后 7例患者对化疗均不敏感。结论 :转型患者对化疗或诱导分化、凋亡治疗均不敏感 ,如能在 CR1 期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或发现复合染色体异常或出现新的染色体异常 ,积极采用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0.
PML—RARα转基因小鼠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整体水平上研究PML-RARα融合蛋白的致白血病作用,建立了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小鼠。通过表型分析发现一个单系的3只hCG-PML-RARα转基因小鼠在1-5个月时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而说明MP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