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绿脓杆菌外毒素(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10-10~10-7mol/L浓度下的BDI-1-PEA、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BDI-1和绿脓杆菌外毒素(PEA)的混合物(PEA BDI-1)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直径0.3cm大小实体瘤时,随机分三组,每组10只裸鼠,于尾静脉隔日分别注入100倍半致死剂量浓度(1×10-7mol/L)的BDI-1-PEA100!l及相同剂量的BDI-1、正常小鼠IgG共6次,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癌的抑制作用。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100倍半细胞致死剂量浓度(1×10-7mol/L)50mlBDI-1-PEA进行了膀胱灌注治疗,每周2次,共8次。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或B超。结果:BDI-1-PEA抗膀胱癌细胞系E-J的作用明显优于单抗及毒素与单抗的混合物(P<0.01),与对非靶细胞肾肿瘤细胞系786-0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用药后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2例患者复发。结论: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研究氯沙坦联合百令胶囊、黄芪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百令胶囊、黄芪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沙坦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的指标同时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FB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u—AI.B,TC,TG,SCr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百令胶囊黄芪颗粒比单独使用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更佳,且没有毒副作用,能够在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腹膜后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术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镜下经脂肪囊内与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5例患者分为A、B组,分别行腹膜后镜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腹膜后镜下经脂肪囊内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89.69&#177;42.05)min、B组(116.76&#177;39.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A组(53.57&#177;38.00)ml、B组(82.86&#177;41.73)ml;A组术后次日下床活动,B组术后卧床7天;术后平均住院A组(6.80&#177;1.08)天,B组(7.57&#177;1.02)天;2组未见明显的外科并发症,出院时尿乳糜试验全部阴性;随访6个月~4.5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镜经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疗效可靠,与经脂肪囊内途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1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3.52±38.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6.74±37.02)ml,术后平均(2.12±0.43)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7.12±1.03)d,未见明显的外科并发症。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尿乳糜试验全部阴性。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疗效可靠,具有微创、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淋巴管结扎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癌,其中T1N0M0 7例,T2N0M0 8例,Gleason评分均≤7分.结果 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0~3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180~800 ml,平均300 ml.术后72h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保留导尿2~3周,3个月后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病理报告示标本切缘阳性1例.术后复查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除1例切缘阳性患者为3.20μg/L外,其余均小于0.1 μg/L.结论 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腹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比改良与经典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式的疗效、去环时间和疼痛评分。方法针对经典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去环时坏死组织环与内环不易分离的缺陷,在内环上放置牵引皮片进行改良。按3∶1比例配对对比分析132例经典术式组与44例改良术式组在手术时间、去环时间、各阶段疼痛评分及心率、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情况等方面差别。结果经典组与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但改良组去环时疼痛评分(1.92±0.54 vs.3.25±0.97)及心率[(71.25±5.02)次/min vs.(84.33±6.15)次/min]均较经典组明显降低(P<0.05);去环时间改良组较经典组显著缩短[(2.15±0.59)min vs.(30.29±10.01)min,P<0.05]。结论改良组具有缩短去环时间和降低患者去环时痛苦的优点。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伴有下泌尿道症状的高龄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5例经前列腺穿刺取活检病理确诊的高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9±7)岁,其中5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下泌尿道症状,2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均行规律内分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诊治前及诊治后3、6、12个月时IPSS及QOL评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纳入治疗组的44例患者术后3、6、12个月IPSS评分分别为(6.25±2.53)分、(5.15 ±2.25)分、(5.00±2.36)分,与术前IPSS基础值(30.55±3.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6、12个月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9,0.863,0.154).治疗组术后3、6、1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1.35±1.14)分、(0.85±0.75)分、(0.70±0.87)分,与术前QOL基础值(4.70±0.7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6、12个月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0.023,0.593).治疗组及对照组的IPSS及QRI评分比较,治疗前无差异(F=0.105,P=0.747);治疗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是一种可以改善排尿困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失去根治机会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接受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共行9次手术。结石清除率63%(5/8),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均不需要输血,术后亦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7天,较开放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安全有效。对残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再次手术治疗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56例经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6例患者按入院时住院号的末尾数字的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皮肾镜组与输尿管钬激光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28.6±7.4)min、(43.4±12.4) min,住院时间分别为(7.5±1.0)d、(4.2±1.3)d,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93.4%,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85.5%,残石率分别为0%、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钬激光组(P<0.05).术后发热发病率,两组分别为15%、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石较小及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较远时,建议采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建议采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