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0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60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病例,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A组)和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B组)重建ACL,A组平均随访29.4个月,B组平均随访31.6月。采用Lysholm、Tegner、IKDC、KT2000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测试、评分,并用等速测试仪测量各组术后伸膝、屈膝、内旋和外旋肌力。结果: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TegnerI、KDC、KT2000测试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术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显示术后B组内旋、屈膝肌力较术前下降(P<0.05),而A组术后肌力较术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2.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打击装置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在损伤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各组分别于损伤后第1、4、7、14、28和42天取损伤处骨骼肌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方法分析MHC-emb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结果:(1)在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早期,各组MHC-embmRNA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于第7~14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2)从第4天至42天,各干预组MHC-em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组和黄芪丹参组显著高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IIA组。(3)从第4天至28天,各干预组波形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组和黄芪丹参组显著低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IIA组。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IIA能促进MHC-emb mRNA表达,抑制波形蛋白mRNA表达,但其单独使用时的作用均弱于黄芪丹参,混合使用效果与黄芪丹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3.
204.
外伤性胫后肌腱脱位的历史回顾及个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胫后肌腱脱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首先回顾了此病的治疗历史,然后分析了对1例体操运动员胫后肌腱脱位的治疗过程,探讨了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认为此病主要是由于肌腱滑车沟过浅加上特定体位下的外伤所致。治疗主要包括屈肌支持带修补、内踝滑行骨瓣骨挡术等。  相似文献   
205.
Q角对髌股关节接触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应用染色法和压敏片法,对8例新鲜尸体膝关节在不同Q角和屈膝角度时的髌股接触部位、面积和应力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生理Q角状态下,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大,髌股接触从髌后关节面下极逐渐向上极移行,接触面积也逐渐增大,接触应力呈渐进缓慢增加:并在屈膝80°—90°时出现腱股接触现象,这种现象对保护关节软骨,避免局部软骨压力过高有重要意义。Q角改变后,接触区向内或向外侧偏移,接触面积无明显改变,但接触应力变化显著。作者认为异常的Q角是导致髌股疾病的一个潜在因素,无论是手术矫治还是运动员选材时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6.
207.
骨科运动医学当前观点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是一门快速成长、充满挑战、有巨大发展潜力、多学科交叉的临床专业学科.运动医学一方面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和治疗运动引起的创伤和疾病,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恢复,保障人类健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运动医学也正大步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著名高校和医院相继建立了运动医学专业.  相似文献   
208.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09.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system)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2005年6月,共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选择自体月国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者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6、9和15个月给予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与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ACL的病例比较,采用LARS韧带的病例,在术后平均9个月的随访期内,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高于自体月国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使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较使用自体月国绳肌腱的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早。  相似文献   
210.
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中常见、多发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严重的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非甾体抗炎药物是目前治疗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炎性疾病的最常用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该酶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炎性物质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止痛、消炎作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分为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两类,应用广泛,但也存在多种不良反应,故选择用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