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合并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4.
我们应用MTT法测试离体前列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率,结果表明:MTT法可准确反映细胞的增殖率.与细胞计数结果相同,检测前列腺细胞所需最佳MTT浓度为0.5 g/L,孵育时间以2h为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抗膀胱癌细胞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MC),顺铂(CDDP)以及干扰素α(IFN-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BIU-87,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毒效果。结果 TNF-α对BIU-87细胞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MC(2.5~5.0mg/L)或IFN-α(2500U-5000U/ml)与TNF-α(10000U/  相似文献   
96.
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体组织器官来源短缺的可能途径之一,而跨种间排斥反应限制着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本文阐述了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对离体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来源的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进行多种生长因子作用下的综合细胞增殖实验。本研究提示多种生长因子及激素对前列腺细胞作用的失平衡可能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Ⅱ(IL-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膀胱癌患者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观察不同浓度bFGF对LAK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膀胱癌细胞系EJ及新鲜分离患者自体肿瘤细胞(BTC)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虽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可被bFGF5μg.L^-1所抑制,IL-2所诱导的LAK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低浓度活性氧对肾癌786-O细胞先天性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确定活性氧H2O2的非细胞毒性剂量,以及对786-O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罗丹明123实验检测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经典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的表达。结果在0.00001~0.1mmol/L浓度范围内,H2O2具有明显的促细胞生长作用,且显著增加了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的细胞毒性,0.02mmol/LH2O2孵育786-O细胞72h后其对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的药物敏感性分别增加至对照组的5.43及4.47倍,荧光染料罗丹明123的蓄积量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0.02mmol/LH2O2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P-gp的表达。结论低浓度活性氧H2O2可部分逆转人肾癌786-O细胞先天性多药耐药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抑制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背景: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下,能否仍然维持原有的正常生理性状态,即是否达到种子细胞的生物安全性标准,目前尚少见研究.目的:分析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下,其染色体核型及端粒酶活性是否发生异常的改变及细胞是否产生致肿瘤性.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处理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以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向心肌细胞诱导培养至第7代后的样本进行核型分析,分析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A、cdk2、C-fos、h-TERT、C-myc和p53的表达,并通过裸鼠皮下致肿瘤试验对细胞的致肿瘤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向心肌细胞诱导体外培养至第7代,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改变,相应的端粒酶活性也未出现异常增高.c-myc、p53、h-TERT、C-fos无表达.致肿瘤试验,实验裸鼠在观察期内均未见结节形成或可疑病灶产生,符合国家医疗产品生物学评价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