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廖伟娇  钟亮玉 《现代免疫学》1998,18(1):27-27,32
对13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做内窥镜检查患者,用ABC-ELISA法测定其唾液幽门螺旋菌抗体(Hp-IgG),同时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作比较。结果表明138例有症状者,唾液Hp-IgG阳性99例,阳性率71. 7%。ABC-ELISA法与三种常规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据此认为唾液Hp-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已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培虹  钟亮玉  吴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54-1155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切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115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6、12个月及1年以后至今,术后息肉复发率依次为:1例、5例、7例、7例,恶变率依次为0例、0例、1例、1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胃镜下云南白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 85例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胃镜下云南白药喷洒及静脉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静脉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及常规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24例,有效止血18例,3例无效.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止血15例,10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镜下云南白药联合静脉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导丝(DTG)法在胆总管深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89例患者,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的患者被剔除.在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先用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或导管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如导丝3次进入胰管后,则保留胰管导丝,重新从活检钳道插入第2根导丝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根据导丝的走行及切开刀或导管抽吸胆汁证实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成功.双导丝插管难度评价标准:第2根导丝在1~3次内成功进入胆总管为容易;4~6次内成功为中等难度;7~10次以内成功为难度;如果10次内插管不成功为插管失败.并比较双导丝插管方法或常规插管方法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中,常规插管方法进行胆总管深插管的成功率约为67.4%(60/89).5例患者(5.6%,5/89)导丝不能进入胆总或者胰管,其余24例(27.0%,24/89)采用DGT法.在DGT法插管中,13例(54.2%,13/24)为容易DGT插管,6例(25.0%,6/24)为中等难度DGT插管,4例(16.7%,4/24)为难度的DGT插管,只有1例(4.1%,1/24)患者虽然经过调整角度导丝仍然进入胰管而改用PSP法.在常规方法进行胆总深插管的患者中,4例(6.7%,4/60)例患者有术后胰腺炎,而DGT法中有2例(8.7%,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RCP的操作中,DGT法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选择胆总管深插管方法.DGT法不会提高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容易掌握,可推荐作为ERCP术常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造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细鼻胃镜在经鼻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nPEG)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Introducer法.对9例连续住院需胃造瘘病人分别用普通胃镜和超细鼻胃镜经皮内镜下胃造瘘.4例nPEG患者中,3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其中2例张口困难,1例张口困难伴咽喉部狭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操作的时间、安全性和并发症及舒适性.并观察超细鼻胃镜在张口困难或咽喉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在本组的9例病人中,5例用普通胃镜进行了胃造瘘,4例用超细鼻胃镜胃造瘘,都取得了成功.普通内镜胃造瘘的时间平均为(17±3.5)min,而nPEG组的时间平均为(17±3.1)min.两种方法均无并发症,但npEG组患者舒适性更好.结论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造瘘更舒适安全的胃造瘘方法,特别适应于各种原因致张口困难和/或咽喉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开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方法:采用退刀切开法,切口在乳头11点--1点范围内,切开1--2cm,有胆总管结石者再行取石、碎石术.结果:68例EST全部成功,镜下取净结石66例,2例转外科手术.结论:EST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迅速,确切,并发症低,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胆石症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经手术治疗、术后吻合口狭窄 (经胃镜或钡餐检查确定 )并有明显吞咽困难症状者 ,对其进行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 ;根据症状缓解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6例 ,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计分为 (1 78± 0 2 1)分 ,较治疗前的 (7 2 1± 0 87)分明显减少 (P <0 0 5 )。 14例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症状评分均 <2分 ;2例基本缓解 ,症状评分均 <4分。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吞咽困难均获得缓解 ,缓解率为 10 0 %。 3例患者扩张后 3~ 6个月复发 ,再次行探条扩张术后症状能有所缓解。结论 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草酸铂处理后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的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草酸铂的作用机制.方法 Lovo细胞系按完全随机法分2组,即实验组(含草酸铂培养液培养)和对照组(无草酸铂培养液培养).培养后收集细胞依次进行二维电泳分离并选择差异点,采用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两组双向电泳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匹配率分别为80.16%(812/1013)和81.19%(829/1021).获取重复差异点22个,质谱分析其中10个,成功鉴定出与结肠癌相关6种蛋白:β2微球蛋白、剪接因子SFRS3、尿嘧啶DNA糖基化酶表达上调;60S核糖体蛋白P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鸟苷酸结合蛋白β2多肽样1表达下调.结论 草酸铂作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后有多种差异蛋白表达,其与免疫增强、pre-mRNA转录修饰、DNA损伤修复、调控蛋白翻译及翻译后加工、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