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临床护理实习为护理院校毕业的学生(一下简称护生)提供真实的临床实践机会,使其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病人的临床实际问题,并学会适应和处理真实情景中的矛盾,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1]。如何使护生在这个关键时期,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今后走进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直是各临床带教老师的研究目标。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中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检测38例IGT患者和35例糖耐量正常患者(NGT)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定颈动脉IMT。结果IGT组血清hs—CRP、颈动脉平均IMT、增厚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IGT患者血清hs—CRP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平均IMT与OGTY2h血糖、BMI也成正相关(r值为0.42,0.48),而与FP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T患者体内已经存在低度慢性炎症反应,且此阶段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危险性已明显增加,炎症反应参与了IGT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梅  冯萍  金慧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204-120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二甲双胍100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等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对尿微量蛋白、血压和血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侵华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我国境内。目前,中日双方正对部分日遗化武进行联合处置。作为任务的医疗保障和应急救援力量,针对日遗化武处置现场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本文对可能发生的化学战剂事故进行医学防护和洗消方面的探讨,有利于提高对日遗化武危害性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和避免日遗化武处置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伤害和环境污染,更好地完成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处置的医学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0—2011年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采用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期间,全区共计125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其中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的占57.6%,从事放射诊断工作的仅占2.4%。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 mSv以下,且56.8%的剂量异常并非实际受照。导致剂量异常的原因主要有剂量计佩戴不规范(50.4%)、工作量大、接触射线时间长(37.6%),以及操作不规范(4.8%)等。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和制备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芯片。方法选择O157∶H7特异的rfbE、fliC、SLT1和SLT2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制备检测芯片,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的靶序列,并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O157∶H7菌株和非O157病原体。结果O157∶H7菌株在采用单一和多重PCR两种方法制备的荧光标记靶序列与芯片杂交,均在芯片相应探针处出现阳性信号,非O157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芯片检测灵敏度比PCR检测高。结论基因芯片可以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O157∶H7,为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细菌病原体和鉴别诊断的自动分析系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择23名年龄在29岁-56岁经常不定期上网的糖尿病患者,制定最初治疗方案。病情发生变化时,病人及家属随时在线与糖尿病专家联系,及时指导或更改治疗方案。同时选择与上网组病人相匹配对照组。分期参加学习班,时间共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压和皿脂均明显改善。糖尿病知识和就诊费用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情况和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在治疗组更好,结论:通过互联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就象坐在诊室一样,病人更加方便、省时、省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炔诺酮、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一组为炔诺酮组,另一组为米非司酮组。用药前后测定血FSH、LH、P、E2,停药后观察3个月的月经情况。结果:使用两种药物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均有效,性激素改变:米非司酮组显示用药后FSH、P较用药前降低,LH略有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E2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炔诺酮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炔诺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更符合绝经过渡期妇女的生理过程,而且其副作用小、价廉,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镉—金属硫蛋白的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镉金属硫蛋白的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第二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上海200433)金慧英魏尧梅胡惠民冯伟华刘军华金属硫蛋白(Metalothionein,MT)是一种小分子富含巯基的蛋白质,可以与多种金属结合,并可被多种金属(镉、锌、汞、银等)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A、IL-27、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检测在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12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Ⅱ期原发性肝癌组35例、Ⅲ期原发性肝癌组29例、Ⅳ期原发性肝癌组32例,另选择35例体检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比较肝癌组和健康组血清中IL-1β、IL-17A、IL-27、IFN-γ、TNF-α水平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估以上各细胞因子对原发性肝癌分期的预测效果。 结果 IL-1β、IL-17A、IL-27、TNF-α等细胞因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998、0.982、0.982。IL-27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分期的预测结果最好,AUC为0.940,cut-off值为307.05 pg/ml,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89.06%,阳性预测值为83.56%,阴性预测值为75.50%,Youden指数为0.77。 结论 IL-1β、IL-17A、IL-27、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IL-27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分期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