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在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基础上 ,比较蓝、绿、黄光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伤。 方法 取第二代融合细胞作为光照射对象 ,用强度为 5 0mW /cm2 的蓝、绿、黄光进行不同时间的光照射 ,通过光镜、电镜检查以及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比较损伤的差异。 结果 三种颜色光均可引起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损伤 ,蓝光的损伤作用最强 ,绿光和黄光的损伤作用近似。 结论 在蓝、绿、黄光所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损伤中 ,蓝光的损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2.
目的:采用MR三维成像比较高度近视眼和正视眼的眼球径线和容积,探讨高度近视眼球的径线、容积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高度近视眼40例共80眼(患者组)和正视眼40例共80眼(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MR三维成像检查,测量并比较2组受试者的眼球径线及眼球容积.结果:所有受试者的眼球三维MR图像清晰.高度近视眼球呈不同程度扩张,80眼中57眼可见后巩膜葡萄肿形成.患者组眼球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分别为(29.38±2.31)、(25.58±1.80)和(24.94±1.49) mm及(10.78±1.91) cm3,对照组分别为(22.98±0.66)、(22.59±0.62)和(23.17±1.04) mm及(7.57±0.70) cm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前后径的差值最大.高度近视眼球的径线、容积与屈光度均呈正相关(r值0.383~0.542,P<0.001).结论:高度近视眼球的径线及容积较正视眼明显增大.MR三维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眼球的形态,高度近视眼球的径线及容积与屈光度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4例(6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一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为单纯玻切组,另一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为联合手术组,观察两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结果 64例64眼中,单纯玻切组36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90logMAR,术后平均为0.41logMAR;联合手术组28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89logMAR,术后平均为0.62logMAR;两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均率为100%;联合手术组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较高,为92.9%,单纯玻切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在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联合行黄斑加固术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要高。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将46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前5 d在玻璃体腔内注射1.5 mg贝伐单抗,术后在玻璃体腔内注射1 mg曲安耐德;对照组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是(109.5±14.2)min、8.70%、4.3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瞳孔区膜性渗出、复发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再增生发生率分别为4.35%、0.00%、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于术后3周时眼压恢复正常,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时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无显著影响,于术前及术后注射药物之后,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6.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凹下新生血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应用810nm激光对53例(62眼)经FFA或ICG确诊的AMD黄斑中心凹下CNV进行TTT治疗。每个光斑的照射时间为60s,激光能量为120~150mW/mm光斑直径。以矫正视力、眼底及FFA改变评价疗效。末次治疗后随诊3~15月,平均7.5月。结果末诊时,62眼共接受151次TTT治疗,平均治疗2.4次。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者46眼(74.19%),大部分吸收者5眼(8.06%),部分吸收者5眼(8.06%),复发性出血者6眼(9.68%)。视力提高者16眼(25.81%),不变者42眼(67.74%),下降者4眼(6.45%);其中视力低于0.1者30眼(48.39%),0.1~0.3者27眼(43.55%),>0.3者5眼(8.06%)。结论TTT是一种安全的治疗AMD黄斑中心凹下CNV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和CNV癍痕化,使大部分患者的视力保持稳定,但对视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正常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328只正常眼按年龄分成5组,应用计算机程序分别测量距离视盘边缘0.5~1.0视盘直径范围内六条最粗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直径,比较其平均值.然后,以同样方法 测量AMD、DR和RVO三种视网膜疾病动静脉直径,并与同年龄正常人比较动静脉平均直径.结果 正常视网膜动静脉平均直径50岁以上较50岁以下减小.与同年龄正常人相比AMD、DR和RVO视网膜动脉平均直径减小,AMD和RVO视网膜静脉平均直径与同年龄正常人相比也减小,而DR视网膜静脉平均直径不变.结论 正常眼视网膜动静脉平均直径50岁以上变细.AMD、DR和RVO动脉平均直径也变细,AMD和RVO静脉平均直径变细,DR静脉平均直径不变.  相似文献   
28.
中原地区人群中双眼湿性AMD与CFH Y402H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人群中补体因子H(CFH)单核苷酸多态性(SNP)Y402H与双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 对双眼湿性AMD组30例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白细胞内基因组DNA,进一步行PCR扩增并测序,检测CFH外显子9片段上的TT/TC/CC基因类型.结果 AMD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7.47±10.8)与(61.5±10.5)岁(P>0.05).CFH的Y402H位于染色体的1q31片段的194925 860位.AMD组的基因型为TT87%、TC10%、CC3%,对照组的基因型为TT93%、TC7%、CC0%.等位基因T及C的出现率AMD组分别为92%、8%,对照组分别为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05).结论 中原人群中CFH的SNP Y402H与双眼湿性AMD的发病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外伤性黄斑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外伤性黄斑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的结果。方法分析本院2004年7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外伤性黄斑孔病人8例8眼,均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吲哚青绿辅助下的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及过氟化碳眼内填充术。观察黄斑孔愈合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均为全层黄斑孔。术前视力范围CF/30cm~0.2,低于0.01者3眼,0.01~0.1者3眼,0.1以上者2眼。挫伤直接造成黄斑孔3眼,陈旧伤、伴随黄斑前膜等改变者5例5眼。8例均顺利剥除内界膜。随访3m~6m,1眼因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而再次手术,其余7眼(87.5%)黄斑孔闭合。术后视力范围眼前数指~0.5。视力<0.01者1眼,0.01~0.1者2眼,0.1~0.3者1眼,0.3以上者4眼,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气体填充能有效促进外伤性黄斑孔闭合、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报道一个携带线粒体G3460A点突变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家系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对一LHON家系10母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纯化并双向测序,对三个原发突变位点G3460A、G11778A、T14484C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母系成员均携带G3460A点突变,家系内对照未携带该突变;所有的家系成员未携带其他两个原发突变。结论携带G3460A点突变的患者有较好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