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探讨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对脑钙结合素(Calbindin-D28K,C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29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设3g/kgBW和kg/kg BW两个剂量组,生后第3~9天经腹腔注射MSG,对照组设实验对照(注射生理盐水:12ml/kg BW)和空白对照,至满10周龄时4%甲醛灌注固定,取脑作冰冻冠状切片进行钙结合素的免疫组化反应。计数各组大鼠丘脑、下丘脑、海马、及大脑基底核等脑区钙结合素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发现钙结合素能神经元分布数量具有脑区差异,且新生期注射谷氨酸单钠可使成年后某些核团的钙结合素阳性神经元增多。结论:表明钙结合素能神经元可抗谷氨酸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2.
瞳孔及泪膜对波阵面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瞳孔及泪膜对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Tscherning设计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检测36例61眼近视患者在4mm及7mm瞳孔下的波阵面像差,然后对其中60眼滴用0.5%丁卡因1次,15s后重复测量7mm瞳孔下的波阵面像差,并评价不同瞳孔大小及用药前后波阵面像差的变化。结果以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 近视患者在4mm瞳孔下高阶像差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当瞳孔增大至7mm时,RMS3-6和RMSh的平均值分期增加1.98、1.86、1.73、1.46及1.85倍,以垂直彗差和球差增加最明显;使用局麻药破坏泪膜后的高阶像差RMS均有所增加,RMS3-6和RMSh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46、1.60、1.63、1.58及1.52倍。其中RMSh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RMS6与RMS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0.004)。结论 随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明显增加,以垂直彗差和球差增加最明显;泪膜的破坏也可使高阶像差增加。瞳孔增大及泪膜的破坏所致的角膜表面不规则性改变是眼高阶像差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BS)是以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而且人群普遍易感,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2073年春季以来,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和流行,为了防止今冬明春SARS疫情卷土重来,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院内感染。我病区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对大鼠不同脑区神经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谷氨酸神经毒性在不同脑区的差异。方法:新生SD大鼠29只,生后第3至第9天,分为1g/kg、2g/kg、3g/kg3组,腹腔内注射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并设空白对照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组。3月龄时取脑作石蜡切片,Spoerri氏法染色。光镜下计数丘脑、下丘脑、杏仁核、海马、齿状回、梨状皮质等16个脑区的神经元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脑区注射MSG后神经元减少,并与注射量呈正相关,但齿状回、尾-壳复合体无明显变化,背侧内梨状核、杏仁内侧核、海马CA3区和海马CA4区的神经元,在低剂量组无明显减少,而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结论:MSG对不同脑区的损伤程度不同,有些脑区具有某种保护机制,使神经元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年治疗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3例,收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33例均为2008-2010年山东省即墨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2~80岁,平均46.80岁;病变位于左下肢22例,右下肢11例;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1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福酰胺胶囊在抗肺结核过程中对肝功能的损伤,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38例异福酰胺胶囊所致的肝损伤病例报告,对患者服药后肝功能跟踪检测指标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8例病例报告中,男女比例为2.2:1且多发于21~30岁人群(42.0%)。超半数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呈低度升高。该药物对肝损伤伴随在整个服药过程中,但77.52%的患者服药后两个月内肝损伤检测指标呈阳性。结论在抗结核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前期护肝,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其临床表现不同,有的难于入睡,甚至彻夜不眠;有的睡后易醒,醒后难再入睡;还有似睡似醒,睡后仍感困乏的。长期失眠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心悸等症状。我院2007~2011年共收治失眠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肘部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在门诊经常使用,静注时因药液外渗引起的神经组织损伤临床上不多见,现报道1例静注后引起正中神经深支损伤以资借鉴。 病例介绍 患者,男,45岁,因全身荨麻疹在门诊注射室推注葡萄糖酸钙,当药液将近推完时患者感到肘前烧灼样疼痛。拔针后经局部按摩仍疼痛难忍,并感到手部无力,给予“消炎痛”等药物后回家继续热敷,疼痛迟渐缓解,但手指屈曲功能丧失(拇、示、中指)。门诊以正中神经损伤(骨间掌侧神经损伤)入院手术。术中见神经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外膜增厚。手术松解二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健身背向走的足底压力与步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 目的:研究健身背向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对老年人健身锻炼提出建议。 方法:采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48名老年人自然正向走及背向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对比分析背向走步态特征。 结果:背向走时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呈单峰型。背向走时第2跖骨、第1跖骨、第2—5趾骨处的冲量小于正向走,足跟、第4跖骨、第5跖骨、足弓处的冲量大于正向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背向走时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处的最大压强小于正向走,足跟与第1跖骨处的最大压强大于正向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背向走时足底压力中心较正常步行变化范围大。 结论:背向走较正向走可以使足底各部位压力分布均匀,并能锻炼平衡控制能力及肌肉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胸腔内注药治疗反复发作性及顽固性气胸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6年10月至1990年2月共收治反复发作性气胸(RPT)7例,顽固性气胸(OPT)2例。经用四环素胸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RPT7例中,男5例,女2例。OPT2例,均为男性。年龄17~64岁。类型为特发性气胸2例,继发性气胸7例。继发于哮喘者1例,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