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9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发热引起Ⅰ型Brugada波样心电图改变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郭继鸿  商丽华 《临床荟萃》2009,24(23):2100-2102
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等报道了一种猝死综合征,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提高。1996年,日本Miyazaki等首次将上述心电图异常伴猝死者称为Brugada综合征。目前,一些文章报道非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也可出现Brugada波样改变。我们发现1例发热患者心电图出现Ⅰ型Brugada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心房颤动是预激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可引起快速、甚至是极速的心室反应 ,进而可能触发心室颤动 ,引发猝死。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波锋碰撞 (wavefrontcollision)原是一个电化学概念 ,晚近 ,有人用其解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触发和维持的机制。本文就此作一介绍。一、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一般特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约为11 %~39 % [1],明显高于正常人群0.5 %~2 %的发生率。显性预激比隐性预激、多旁道比单旁道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患…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存在自身房室传导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以DDD模式和AAISafeR模式工作3个月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以及临床指标。方法因病窦综合征置入Ela Symphony D 2450 DR2550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DDD组和AAISafeR组,3个月后交叉程控为AAISafeR和DDD,再随访3个月。结果没有观察到与AAISafeR有关的不良反应;AAISafeR模式能显著降低心室起搏的百分比51.3%(2%~91%)与0.9%(0~3%),(P=0.001);2.94%(0~18%)与41.18%(0~65%),(P=0.000);DDD模式工作3个月,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均比术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AAI SafeR模式工作3个月,除左房内径明显增大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30例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中,21例因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AAI模式暂时转换为DDD模式。结论AAISafeR起搏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心室起搏的百分比;AAISafeR起搏模式能够在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迅速安全的转换为DDD模式。  相似文献   
64.
黑果小檗抗肿瘤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发新的的抗癌食物,为新疆可食用野生植物开发利用成抗癌、防癌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人膀胱癌细胞(EJ)、人喉癌细胞(Hep-2)、人低分化粘液腺胃癌细胞(MGC-803)、人肝癌细胞(Q3)和人肺癌细胞(Spc-A-1)等肿癌细胞及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的生物学作用,即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存活量、蛋白质含量及形态的改变效应,研究该植物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对肿瘤细胞Hep-2和MGC-803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杀伤作用,但对正常小鼠成纤维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黑果小檗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是对正常细胞又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5.
起搏预防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扑动 (房扑 )及心房颤动 (房颤 ) ,临床较常见 ,呈反复、交替、频繁发作。这一方面可抑制窦房结自律性 ,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 ;另一方面可使心房发生电重塑 ( electrical remodeling)及收缩功能障碍。这些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 ,形成恶性循环。多数患者最终将演变成永久性房颤 ,使心功能明显减退 ,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 ,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是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此类心律失常疗效较差 ,长期服用抗心…  相似文献   
66.
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56例围绝经期妇女依血清E2,FSH水平分为低激素组和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并与Kupperman评分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激素组在症状评分,SDANN,日间HF,LF/HF,在SDNN,RMSSD,24小时HF,睡眠HF差异均有显著性,在三角指数差异无显著性。SDNN,SDANN,24小时HF和24小时  相似文献   
67.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和射频消融术(RFCA)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对Mahaim纤维及其引起的心律失常,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对传统的Ma-haim纤维和近年的新进展作一综述。IMabalm综合征概念的形成及治艾1973年Mahaim和Benatt“‘在尸体解剖中首次发现从房室结到心室肌的异常连接纤维,称为结室旁道(nodoven-tricularbypasstract)。解剖发现除了有结室分道外,还有从房室束水平至心室肌的旁道纤维,称为束室旁道(fasciculo-ventrlcularbypasstract)。两者店来都被称为Mahaim纤维D,‘]。此后,许多作者相继报…  相似文献   
68.
折返与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不应期的概念相同 ,折返是临床心电图学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最基本概念 ,绝大多数的心电学法则都与折返相关 ,几乎所有种类的心律失常都存在着折返机制。一、折返的研究简史折返现象在 1 887年由苏格兰的生理学家 JohnMac Willian最早提出 ,他应用感应电刺激试验动物心房时诱发了心房扑动。他发现 :心房快速的扑动十分规律 ,这些波似乎都起源于感应电刺激的部位 ,随后 ,又传播到其余的组织 ,就象一系列快速的收缩波传遍心房壁。 1 90 6年 ,Mayer AG在墨鱼的标本上用试验证实了折返现象 (图 1 )。试验中 ,Mayer将墨鱼的伞状组织切成环…  相似文献   
69.
长R-P''间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医师(住院医师) 本次教学查房患者男性,72岁,阵发性头晕5年,每次发作持续数min到数h不等.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入院后血压130/85 mmHg,经各种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心血管疾病.住院后自发心动过速时心电图示:①心率170次/min,②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③P'-R间期170ms,④R-P'而房性期前收缩(PAC)不被感知.间期220ms,⑤各导联QRS波群时间正常,ST-T正常.心电图诊断:长R-P'间期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  相似文献   
70.
生理性起搏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58年,首例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人体,开始了人类征服导致反复晕厥甚至猝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光辉历程。最初的心脏起搏主要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固定高频的心室刺激而治疗缓慢的心搏(即固律型VOO起搏器),此时起搏器仅具有起搏一项功能。1966年后,起搏器增加了感知功能而发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