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评估咸阳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现况。方法本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咸阳市区具有代表性的3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且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的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咸阳市区三家三级医院在规定的时间段2010-04~2010-07参加调查,总计8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血压者612例(74.1%),控制达标率[按收缩压(SBP)〈140 mm Hg和舒张压(DBP)〈90 mmHg]为36.8%(225/612)。伴高血压者612例中,437例患者使用各种降血压药物,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分为:1、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180(41.2%);2、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117(26.8%);3、β-受体阻滞剂112(25.7%);4、复方制剂212(48.6%);5、利尿剂48(11.0%);6、血管紧张素I 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ARB)24(5.6%);7、α-受体阻滞剂5(1.2%)。关于未服用药的情况分为:49.8%(87/175)患者认为血压已控制因而停药,其次32.6%(57/175)的患者回答是医生未建议。结论参照临床指南标准要求,咸阳市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控制水平达标率明显偏低,因此,建议应该从加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入手,急需加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的控制,进一步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率以及治疗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并同285例完全缺血性卒中患者做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2例SIP患者中,男49例,女23例,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肌注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卒中后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32例。三组均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A型肉毒毒素肌注治疗其中大剂量组注射剂量400 U,中剂量组300 U/,小剂量组200 U,浓度均为50 U/ml。比较三组A型肉毒毒素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肌力恢复情况(采用改良A shworth分级评分评价)、步行功能(采用Holden步行功能评估)、10 m步行时间与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DS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起效时间明显较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更快,持续时间较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更长(P<0.05)。三组治疗前的Ashworth评分、Holden评分、10 m步行时间与BI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Ashworth评分与10 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Holden评分与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3个月的Ashworth评分与10 m步行时间显著低于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Holden评分与BI指数显著高于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3个月的NDS评分显著低于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38%与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促进卒中后肌痉挛患者肌力与步行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大剂量组应用的起效时间最快、持续时间最长,效果最优,同时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为最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0例MP引起的CNS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CNS MP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20例中14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者在病程第10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检测血MP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而脑脊液(CSF)MP DNA阴性;6例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检测血MP特异性IgM抗体阴性,但CSF MP DNA阳性。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者平均住院(15-30)d,而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者平均住院(8-15)d。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NS MP DNA检测阳性及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MP CNS感染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直立倾斜试验并发心脏停搏及阿-斯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1 9岁。发作性晕厥 1 7年 ,因发作次数增加而就诊。患者 1年中分别于在校上课、坐着吃饭及立位时发生 3次晕厥 ,晕厥时两眼上翻 ,伴有出冷汗 ,意识丧失 ,持续时间不详 ,平卧后逐渐恢复正常。曾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 X线检查等无异常。行倾斜试验时 ,倾斜试验前血压 1 0 9/86mm Hg(1 mm Hg=0 .1 33k Pa) ,心率 76次 /min。基础倾斜 70°后 40 min,心电监护示心率逐渐增快至1 1 0次 /min,患者突然头晕 ,出冷汗 ,双眼上翻继而意识丧失 ,迅速晕厥 ,测血压为 0 mm Hg,心电监护示心脏停搏。立即将患者放平 ,予胸外心脏按压 ,患…  相似文献   
16.
17.
20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3月至9月该病流行期间入院的202例患儿进行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流行季节为3~9月份,6~12岁的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且男性比女性更易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辅助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以正常和增高为主,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正常或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结论 该县流行的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典型,但以轻症病人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对新生儿RSV感染尤其是院内RSV感染肺炎进行防治.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新生儿科共收治RSV肺炎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有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经X线、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检测确诊,其中社区感染35例,院内感染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新生儿RSV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院内RSV感染的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均存在基础疾病,5例院内感染患儿有4例合并细菌感染.结论 新生儿院内RSV感染肺炎较社区感染病情更为严重,常合并细菌感染.要重视RSV院内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氯沙坦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50mg/日~100mg/日,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治疗第4周出现血压下降,以收缩压(SBP)下降为著(P<0.01);第6周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降低程度与病程有关;反映副交感神经的时域指标rMSSD、PNN50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后SDNN、SDANN值升高(P<0.05)SDNNI值升高更著(P<0.01);而rMSSD、PNN50值虽升高,但无统计意义。结论 1.氯沙坦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2.氯沙坦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氯沙坦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 5 0mg/日~ 10 0mg/日 ,共 6周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血压及心率变异性。 结果 治疗第 4周出现血压下降 ,以收缩压 (SBP)下降为著 (P <0 0 1) ;第 6周SBP、舒张压 (DBP)均明显下降 (P <0 0 1)。治疗前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降低程度与病程有关 ;反映副交感神经的时域指标rMSSD、PNN5 0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后SDNN、SDANN值升高 (P <0 0 5 )SDNNI值升高更著 (P <0 0 1) ;而rMSSD、PNN5 0值虽升高 ,但无统计意义。结论  1.氯沙坦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 ;2 .氯沙坦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