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左右。近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进展高峰论坛”上,国内著名脑血管痛专家就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出了“金三角”方案,即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三药合用,可达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有效的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外感病学说,在汉代之前统称“热病”,到了《难经》、《阴阳大论》之后,逐渐转化为“伤寒”。在这个大格局的变化过程之中,张仲景承前启后,进行理论传承与创新,吸收《难经》广义伤寒学说,继承《阴阳大论》重视寒邪致病特色,改进《素问.热论》六经分证体系,扬弃传变按日期的学说,主张辨证论治,创立半表半里学说,阐发三阴虚寒证的突变理论,丰富外感病的治疗方法。他使中医外感病学说,由理论推理走向临床实际,诊治体系空前丰富,后世医家有法可依,临床疗效大为提高,他的著作被尊为经典,他本人被称为医圣。  相似文献   
13.
郭双庚 《河北中医》2000,22(10):759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对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研究较多,疗效较好,也陆续开发出了一些有临床疗效的新药,而对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则研究较少.1990~1999年,笔者运用通滞灵治疗传导阻滞类心律失常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6~54岁;病程3个月~11年;其中心肌病2例,冠心病10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4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1例(其中莫氏Ⅰ型12例,莫氏Ⅱ型9例,超过3:1传导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  相似文献   
14.
从调营益卫法治疗出血性疾病探讨脾统血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营益卫法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运用此法治愈或缓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杂志上有不少报导。本文试就调营益卫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探讨脾统血的实质,并提出如下看法,舛谬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冬季流感高发季节的到来,防控甲流成了不少市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熏醋、吃大蒜、大料炖肉等各种“偏方”在网上流传,打着“防甲流”旗号的衣服、口罩热销一时。其实这些偏方大都没有能抗甲流的真凭实据,要想切实地防治流感,还是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选用最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药物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急性期经过积极治疗多能痊愈,但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常因感冒使病情加重,导致临床症状长期存在,心电图、酶学检查等经常反复。近5年来我们以补虚化瘀为主治疗慢性心肌损伤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6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中,男性27人,女性33人;年龄15~42岁;病程1~2年35例,2~5年14例,5~10年8例,10年以上3例。  相似文献   
17.
通滞灵治疗传导阻滞类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双庚 《河北中医》2000,22(10):759-759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尤其对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研究较多 ,疗效较好 ,也陆续开发出了一些有临床疗效的新药 ,而对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则研究较少。 1 990~ 1 999年 ,笔者运用通滞灵治疗传导阻滞类心律失常 6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0例中 ,男 2 4例 ,女 36例 ;年龄 6~ 54岁 ;病程 3个月~ 1 1年 ;其中心肌病 2例 ,冠心病 1 0例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48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2 1例 (其中莫氏 型 1 2例 ,莫氏 型 9例 ,超过 3∶ 1传导 2例 ) , 度房…  相似文献   
18.
非典过去带给中医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非典)的胜利,除证明中医药在退热、防止渗出、阻断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势,还展示了中医界群英荟萃、并非慢郎中的时代形象,中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一次彰显了中医辨证治疗特色,中医理论不是“陈腐玄虚”;收获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中医的治疗经验,决不是“偶合幸中”;蕴育着寒温统一的理论突破,为提高中医外感热病诊治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增高的发病率既表明发病人数确实有大幅度增加,同时也说明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酶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毒学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ECT的普及,心肌炎的确诊手段大大提高了。病毒性心肌炎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遗留下顽固的后遗症,如各种早搏、传导阻滞、心肌缺血以及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胸闷、胸痛、气短、心肌、乏力自汗等症状持久不愈,本文仅就慢性心肌炎的治疗要点提出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20.
郭双庚  李永新 《中医杂志》2005,46(12):918-920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药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解毒化瘀方药,对照组用极化液及维生素C、辅酶A、肌苷等,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8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善心肌损伤性ST-T,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解毒化瘀方药可显著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均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