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研究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每次40min,1次/日,每周治疗6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进行下肢强化训练,每次20min,1次/日,每周训练6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 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 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患侧的皮质电位P40波幅和P40潜伏期。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3.24±5.47)和(13.75±5.31)分]和MBI评分[(31.61±6.45)和(32.25±6.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8.37±5.49)和(23.93±5.63)分]和MBI评分[(47.36±7.19)和(65.67±8.39)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47±0.35)和(1.42±0.37)μV]和P40潜伏期[(39.12±2.31)和(39.25±2.23)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77±0.41)和(2.13±0.43)μV]和P40潜伏期[(34.57±2.74)和(29.87±2.16)ms]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恢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SEP可以作为一项良好的康复疗效评价指标,能准确、客观、定量地反映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3.
浅谈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波  马小钰 《黑龙江医学》2003,27(9):697-697
随着社会的发展 ,法律的完善 ,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使得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在 1 0年的护理工作中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纠纷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1 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1 1 病人期望值与护士服务意识之间的矛盾在儿科病房此种矛盾尤为突出。由于现在的儿童都是家中的小皇帝 ,他们的病痛在其父母的眼里会被放大几倍、几十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孩子的病情是最重的 ,期望能得到护理人员的最大关注 ,积极为其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如果不积极或者不经常进行病房巡视 ,导致护士和患者之间产生对立情绪。1 2 护士的业务水…  相似文献   
74.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 ,也是儿科急症 ,现对我院 1994年 11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4 4 0例新生儿惊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以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抗惊厥药物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新生儿惊厥 4 4 0例 ,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 11 2 %。男2 90例 (6 5 91% ) ,女 15 0例 (34 0 9% )。第一胎 32 2例(73 18% ) ,第二胎 118例 (2 6 82 % )。发病日龄 :<3天者2 4 8例 (5 6 6 3% ) ,4~ 7天者 70例 (15 91% ) ,8~ 2 8天 12 2例 (2 7 73% ) ,足月儿 348例 (79 0 9% ) ,过期产儿 4 8例(10 91% ) ,早产儿 17例 …  相似文献   
75.
<正>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其中包括一部分胎龄较小的适于胎龄儿和一部分胎龄稍大的小于胎龄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弱,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合并症多,生后应按高危儿处理,放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我院自1994年成立早产儿低出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东线工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和制订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流行病学多维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指标进行评估,以确定预警指标.结果 评估研究了53个监测预警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40个.结果 表明钉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的主要指标,其中又以钉螺孳生位置最为重要.据此建立了东线工程4个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等级,分别为I级:钉螺扩散进入输水河道渠首(一级泵站上);Ⅱ级:里运河钉螺扩散越过N 32°54';Ⅲ级:里运河钉螺扩散越过N 33°03'或越过金湖站;Ⅳ级:钉螺扩散越过N 33°15'或越过洪泽站.同时确定了4个人畜感染指标为重要的指示性指标.根据各项指标间关系,确定了东线工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方法.结论 初步确定了钉螺为主、人畜感染为辅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东线工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宝应段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机械抽样结合 环境抽样设框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宝应段的潼河、里运河、金宝航道、周边历史有螺湖滩以及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引水、输水区域外围环境进行钉螺调查,采用“ 网捞法” 和“ 稻草帘诱螺法”,在南水北调东线宝应 站下游、里运河新民段、中港河口、金宝航道南运西闸西口等进行水体钉螺扩散监测;采用“ 淘洗过筛法”对 宝应站清污机上的漂浮物进行钉螺监测;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宝应段沿线的 8 个流行村居民、门诊“ 三热” 病人和腹泻病人、流动人群,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筛查,阳性者用 Kato - Katz 法进行病原学检测。 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开展家畜查病。 结果 2006 ~ 2018 年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宝应段水源 /引水河道查 螺面积1 459. 12 hm2 ,输水河道查螺面积 1 387. 05 hm2 ,结果未发现活钉螺。 对工程区域外重点环境调查面 积1 965. 35 hm2 ,结果新 发 现 钉 螺 面 积 0. 69 hm2 。 解 剖 钉 螺 2 570 只, 均 为 阴 性。 累 计 打 捞 漂 浮 物 20 316 kg,投放诱螺帘5 046块,结果均未发现钉螺。 2006 ~ 2018 年疫区居民血清学查病 24 890 人次,阳性 率 1. 18% ;门诊查病19 443人,阳性率 0. 06% ;流动人群查病 12 839 人,阳性率 0. 18% 。 粪检均未发现血吸 虫病人。 累计查畜3 507头次,未发现病畜。 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和运行未造成钉螺扩散及血吸虫 病的传播,但需重视人畜携带造成钉螺扩散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8.
孙玲  郑波  任渝江  蒋一 《西南军医》2011,13(5):951-952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其中包括"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新农合制度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农民建立了健康保障机制,可缓解广大农民"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社会问题.我院依托参加省市医保多年的管理经验,在改善医疗服务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新农合医疗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郑波  樊小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25-1627
目的: 观察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 ic therapy,PDT)治疗中心凹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我院眼科门诊2010-05/2011-05确诊为急性CSC患者22例22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2,4wk及3mo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前22眼OCT均显示视网膜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明显荧光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OCT显示7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术后2wk时11眼视网膜下渗液完全吸收,术后4wk时22眼视网膜下渗液完全吸收,22眼FFA显示荧光渗漏消失,15眼ICG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形态有所改变,7眼脉络膜血管形态改变不明显。视力从术前平均0.5升高至0.9,视物变形情况22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2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1/3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芪薏益肝煎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右腋下皮下种瘤造成实体瘤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中药组和5.Fu组各10只。用药15d后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dinD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芪薏益肝煎对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37.28%,5-Fu组为50.48%。CyclinD1及Caspase-3在3组中均呈阳性表达,统计结果表明,中药组Cyclin D1表达减弱,Caspase-3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薏益肝煎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CyclinD1及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