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 MG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比色检测法筛选小白菊内酯处理细胞的IC50浓度;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小白菊内酯处理0、12、48 h后U-87 MG细胞的迁移情况,并且测量48 h后迁移的距离;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穿膜细胞数,判断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采用q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了小白菊内酯处理后,U-87 MG细胞的SNAIL、E-Cadherin的表达变化,以及GSK3β-Ser9蛋白质磷酸化变化。结果 CCK-8比色检测法筛选的小白菊内酯IC50浓度为3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在小白菊内酯处理48 h后,U-87 MG细胞迁移的距离和穿膜细胞数都明显减少,且与浓度呈正相关(P<0.01);与对照组比较,小白菊内酯处理的U-87 MG细胞内SNAIL基因表达下降,同时E-Cadherin表达上调,且表达差异明显(P<0.05);GSK3β-Ser9残基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小白菊内酯能够抑制U-87 MG细胞的迁移、侵袭,可能是通过下调GSK3β磷酸化从而抑制了SNAIL蛋白表达入核,从而促进了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2.
CT引导下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大脑皮层下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开颅手术切除大脑皮层下病灶 ,定位不够精确 ,手术中易损伤正常脑组织 ,从而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利用CT结合立体定向技术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 ,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有定位准确 ,对脑组织微创、侵袭小等优点。我院自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期间 ,应用CT  相似文献   
63.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5例,其中46例死亡,现将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9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106例)和早期组(133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12例,GOS恢复良好19例,中残61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0例。早期组术后死亡16例,按GOS恢复良好12例,中残58例,占约49.57%,重残43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5.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采用囊肿 -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表浅部位的蛛网膜囊肿 9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 5 8岁 ,平均 2 6岁。病程半个月至 8年。其中与外伤有关的 3例。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间歇性发作性头痛 7例 ,癫 2例 ,肢体功能障碍 1例 ,3例外伤后 CT检查发现。CT扫描 9例 ,检查显示 :硬膜下占位 ,病灶成圆形或椭圆形与脑脊液相同的低密度影 ,增强后无强化表现。其中 5例另行 MRI检查 ,表现为 T1 加权像为低信号 ,T2 加权像为高信号 ,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6.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分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second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SIVH)。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是常见的SIVH,患者的死亡率为30%~50%,脑室铸型者死亡率为60%~90%,因此是神经外科一种危重的疾病,预后多较差,幸存者常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及智力障碍。欲避免手术所致脑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尚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内囊区小血肿超早期立体定向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肌力在2级以下的76例内囊区小血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8例,分别行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和保守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立体定向组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5例,死亡2例(5.3%),保守治疗组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死亡3例(7.9%),立体定向组恢复良好率81.6%,致残率13.2%.保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0%,致残率42.1%.两组ADL能力、致残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囊区小血肿的立体定向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8.
神经外科由于自身发展局限性,在过去的医学教学中常被忽视,即使安排一定课时的教学时间,也由于其固有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根据神经外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利用PowerPoint进行神经临床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早期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内囊区小血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内囊区小血肿早期立体定向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肌力在1~2级的60例内囊区小血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和保守治疗。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立体定向组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3例,无死亡病例。保守治疗组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5例,死亡1例(3.3%),随访1~6个月,立体定向组恢复良好率90%,致残率10%。保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8.6%,致残率41.4%。两组ADL能力、致残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治疗内囊区小血肿,定位准确,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34例)和早期组(32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4例;获随访28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5例,Ⅱ级(中残)18例,Ⅲ、Ⅳ级(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早期组术后死亡3例;获随访27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3例,Ⅱ级(中残)12例,Ⅲ、Ⅳ级(重残)11例,植物生存1例。对两组患者良好-中残率及重残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_c=2.015,P0.05),超早期组疗效优于早期组。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