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主动脉弓钙化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对主动脉弓钙化(AAC)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一、二期的研究对象20430名,年龄50~85岁的基线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的AAC诊断结果及详细的问卷调查数据;用logistic回归分析某些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与AAC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2名高级放射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对AAC诊断符合率为85%,Kappa值为0.68(P<0.01),显示AAC诊断是可靠的;(2)除血压外,男女性在某些生理生化特征上有明显差别(P<0.05);(3)年龄、吸烟、LDL-C及高血压是男女性患AAC的危险因素(P<0.01),其OR值(95%CI):年龄男性为1.11(1.10~1.12),女性1.12(1.12~1.13);吸烟男性为1.31(1.17~1.47),女性1.31(1.09~1.57);LDL-C男性为1.16(1.06~1.27),女性为1.38(1.22~1.56);高血压男性为1.33(1.18~1.50),女性为1.27(1.18~1.38);女性患糖尿病增加患AAC的风险(P<0.001),其OR值(95%CI)为1.38(1.22~1.56).结论 年龄、吸烟、高血压、LDL-C是患AA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增加女性患AAC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广州市≥50岁居民主动脉弓钙化(AAC)现患率及其相关特征。方法收集10 413名年龄在≥50岁居民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用东芝KSO-15R型X光机拍摄10 305名受检者胸部后前位X线平片,由2名高级放射科医师一起进行X线胸片AAC诊断,同时作独立阅片一致性可靠检验(Kappa值)。结果(1)2名高级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对AAC诊断符合率为85.0%,一致性可靠检验Kappa值为0.68(P<0.001),显示其AAC诊断一致性是可靠的;(2) 10 305名(男3064,女7349)受检者平均年龄男(64.0±6.0)岁,女(66.2±5.8)岁,文化程度以中学或以下为主,从事工人和农民职业占一半以上;(3)AAC检出率为40.6%,女性(41.4%)高于男性(38.6%);(4)AAC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01),但与职业无明显相关;(5)AAC主要发生于弓部(98.7%),长度>10 mm(57.6%)、宽度1-4 mm(74.0%)占多数,提示≥50岁者AAC程度较为严重。结论广州市≥50岁者AAC检出率为40.6%,明显高于国外相关报道,程度也较严重,其原因及机理正在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拟合分析,确定BFP与BMI、WC和WHR间的相关方程,然后再引入性别、年龄、体力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进而推算反映肥胖程度的BMI、WC、WHR各切点值对应的BFP切点值,然后与另一组进行验证。结果 BFP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增加,与WC、WHR相比,BMI能更好预测BFP,其回归方程为BFP=(-23.47-8.87×性别)+2.94×(BMI)-0.024×(BMI)2,决定系数R2=0.805。根据回归方程,超重(24 kg/m2≤BMI < 28 kg/m2)对应的BFP分别男性为24.3%≤BFP < 31.1%,女性为33.2%≤BFP < 40.0%。与WC、WHR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相比,BMI所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男性为0.909,女性为0.9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男性为70.3%、85.5%;女性为75.2%、93.0%。结论 BFP与BMI的相关性较好。广州市中老年人BFP对应于超重/肥胖(BMI≥24 kg/m2)的切点值男性为24.0%,女性为33.0%。  相似文献   
24.
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与全科医学科研的进展密切相关。我国全科医学科研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对全科医学科研的投入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严重不匹配;已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较为局限, 研究质量普遍不高等。文章总结了国内外部分高校全科医学科研发展现状, 并从全科医学研究投入、人才培养、跨学科研究、科研产出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以医学高等院校作为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 推动全科科研发展的观点。借鉴国际经验, 构建全科医学研究网络, 引导科研基金资助向全科科研倾斜, 加强全科医生科研管理培训, 探索有效的全科科研知识迁移模式, 加快全科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全科科研助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5.
26.
钙平衡对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骨组织是人体最重要的钙库,维持骨组织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机体的钙平衡.钙敏感受体在多种细胞中都有表达.研究发现在成骨细胞中,钙敏感受体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矿化作用;而在破骨细胞中,钙敏感受体介导高浓度钙离子引起细胞分化和凋亡.此外,钙敏感受体还能协助造血干细胞的准确定位.而肿瘤细胞中钙敏感受体的高度表达,提示该肿瘤细胞具有骨转移的倾向.笔者综述了钙敏感受体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造血干细胞、肿瘤骨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广州市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收集390名年龄≥50岁,无脑卒中、心肌梗死、肺心病及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其个人资料及病史、体格检查并测定血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左心舒张功能指标测定,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E峰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①A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E/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低(均P<0.05)。②调整了年龄和性别之后,随着腰围的增大,A峰和IVRT随之升高,而E/A则随之降低;同时也发现A峰随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而升高(均P<0.05)。③用三分位数分组,对310名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的血压水平,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结果显示A峰随收缩压和脉压差升高而增高(P<0.05),而E/A则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而降低(P<0.05)。④理想血压组、正常血压高值组和高血压组的A峰水平呈逐步升高(P<0.05),而E/A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血压升高是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血压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8.
病例男,33岁,因间歇性四肢抽搐、烦躁不安伴发热2 d入院.入院前2 d因头痛、呕吐、纳差在当地诊所给予依地酸钙钠1 g,加入5%GS 500 ml中缓慢静滴驱铅治疗.治疗2 d后症状无缓解,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随后出现间歇性四肢抽搐、烦躁不安,由家属急送我院救治.查体:T:38.5 ℃,P:106 次/min,R:20 次/min,BP:150/100 mmHg,谵妄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口鼻无异味及异常分泌物,牙冠与牙龈交界处可见多处灰黑色铅线,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部稍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06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侧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检查:急查血常规示:RBC:2.92×1012/L,HGB:82 g/L,WBC:14.0×109/L,GRAN:83.6%,尿常规:GLU:+ + + ,BUN:6.8 mmol/L,Cr:205 mmol/L,SU:11.59 mmol/L.头颅CT提示:轻度颅内压增高表现.请相关科室专家急会诊后拟诊:(1)铅毒性脑病;(2)中枢系统感染?给予腰穿后行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基本排除中枢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CT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了19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结果49例均在5mm薄层CT扫描上显示椎基底动脉增粗、扩张、迂曲,测量其宽径大于等于4.5mm,且分叉高于鞍上池或者位置超出鞍背或斜坡范围。VBD伴有基底动脉壁钙化9例,脑干局部受压10例,基底池扩大4例。大部分合并脑干、小脑、基底节及其他部位梗死、出血。其临床主要表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脑内缺血梗死症状,表现复杂且差异较大。结论VBD诊断主要靠影像学,CT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诊断手段,充分认识其CT征象对提高VBD的诊断准确率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rs1409181 in ecto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phosphodiesterase 1 (ENPP1)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among older Chinese in Guangzhou. Methods 390 subjects aged ≥50 yea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Guangzhou Biobank Cohort Study-CVD. Information on personal history, blood pressur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lipids were collecte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dicators of LVH, including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stolic diameter (LVIDD) , thickness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iastolic wall (IVSD) and the posterior wall diastolic diameter (LVPWD). LVIDD was calculated using Devereux ventricular mass (LVM)equation while the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equat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LVH. The genotype of rs1409181 was determined by Taqman SNP genotyping kits using the ABI 7900HT real time PCR system. Results In the GG, CG and CC genotype groups, the proportions of LVH were 21.5%, 28.2% and 37.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GG, the adjusted odds ratio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LVH were 1.39(0.78-2.50) and 2.36(1.21-4.60) for CG genotype and CC genotype of ENPP1 respectively (P for trend=0.01). Conclusion Polymorphism of ENPP1 gene rs1409181 was associated with LVH in the older Chinese people in Guangzh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