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1 d与检查当天分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检查前6 h一次性服用相同剂量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及患者对不同方案的耐受情况。  方法  根据罗马Ⅳ便秘诊断标准,选取年龄在60~85岁的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轻中度便秘患者150例,随机抽签分为A、B、C 3组,每组各50例。A组于检查前1 d下午15:00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 L,检查前6 h再服用2 L;B组于检查前6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C组于检查前1 d晚上20:00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 L,检查前6 h再服用2 L,3组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时间点及检查前1 d饮食均相同。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评估肠道清洁度,记录结肠镜检查进镜时间,二者均由同一内镜医师单盲记录,患者对不同肠道准备方案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  结果  所有患者均较好地完成肠道准备及结肠镜检查,3组结肠镜进镜时间分别为(4.34±1.29)min、(4.59±1.32)min、(4.45±1.50)min, BBPS评分后肠道准备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5.7%、93.9%、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肠道准备耐受率为85.11%,C组为79.59%,均优于B组的62.22%;A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低,为31.91%,C组为57.14%,B组最高,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隔天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常规结肠镜检查前6 h一次性服用相同剂量药物肠道准备效果无差别,但隔天服用对老年便秘患者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更少,尤其是提前1 d下午服用,对睡眠影响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67例临床分析郑培奋黄京力栋谢海宝浙江医院(310013)医院获得性肺炎(nosocomialpneu-moniaNP)是获得性感染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其发病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兹将我院19...  相似文献   
43.
李楠  徐正婕  段晓燕  郑培奋 《浙江医学》2017,39(11):865-870
目的通过观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富含饱和脂肪酸(SFA)髙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和TNF-α、IL-6、瘦素(LP)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探讨MUFA对NASH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予正常饲料(C组)、富含MUFA的橄榄油(M组)和富含SFA的猪油(S组)成分的高脂饲料喂养12周,测定体重、肝脏脂质含量、血清转氨酶、血脂、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并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应用Western-blot半定量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脏TNF-α、IL-6、LP及APN水平。结果高脂饮食12周成功建立大鼠NASH模型。与S组相比,M组体重增长较少(P<0.05),肝脏TG含量减少(P<0.05),HOMA-IR和NAS均下降(P<0.05),肝脏IRS-1蛋白表达上调约60%(P<0.05)。与C组比较,S组血清LP、TNF-α水平升高,且高于M组(P<0.05),血清和肝脏APN水平均下降(P<0.05),但肝脏APN水平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过量摄入等热量MUFA和SFA均可诱发胰岛素抵抗(IR),导致NASH发生。MUFA对血糖、血脂、肝脂肪含量及IR程度的影响均明显轻于SFA,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因子分泌,减轻肝脏IR与炎症浸润。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苁蓉通便口服液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用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肠效果。方法:将165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结肠镜检查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9.12g,B组结肠镜检查前3天起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20ml/日,聚乙二醇服用方法同A组,分别记录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次数、有无不良反应、清肠效果等情况。结果:B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A组,排便次数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总体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苁蓉通便口服液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用与单用相比,能提高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6月,选取笔者医院内分泌科及中美糖尿病中心和笔者医院平湖分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仅口服降糖药治疗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碳水化合物交换份饮食干预(具体包括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宣教以及基于碳水化合物交换份表配制的个体化糖尿病套餐),对照组实行常规的饮食指导。干预3个月,每周随访1次,每3个月测定1次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4项、血尿酸及体重等人体测量指标。结果 经过综合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FPG、餐后2h血糖、HbA1c、血脂4项和SUA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FPG、餐后2h血糖、HbA1c、TG、TC及SUA的指标有明显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的饮食干预对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和控制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肾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表达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断乳Wistar 雄性大鼠27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高脂组(HFG)、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GTPs)组(G)。CON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HFG组及GTPs组给予高脂饲料,GTPs组同时自由摄食绿茶多酚浓度为1.6g/L水溶液。2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HMGCS2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HFG组大鼠体重和脂肪系数升高,血清FPG、TC、TG、LDL-C/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G组比较,GTPs降低大鼠体重和脂肪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s组血清FPG、TC、TG、LDL-C/HDLC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肾脏组织HMGCS2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G组比较,GTPs组增加肾脏HMGCS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正常饮食和GTPs干预后,大鼠肾脏组织Sirt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饮食可降低肾脏组织HMGCS2表达,绿茶多酚可逆转此效应;高脂饮食及绿茶多酚对肾脏组织HMGCS2表达的调控不经Sirt3途径。  相似文献   
47.
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 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可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改善病人的预后~([1]).目前,EEN已成为SAP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SAP病人EEN有效地实施,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病程,而营养支持护理的质量关系到EEN的成败.因此,对从事营养支持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以下我们回顾性分析老年SAP病人接受EN的临床资料,总结EN被动中止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探讨TPMT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药物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189名汉族IBD患者及273名健康对照者进入了研究。其中有43例患者接受了AZA治疗。分别采用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TPMT*2、TPMT*3B、TPMT*3C、TPMT*3A四个突变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对使用药物发生了毒副作用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了TPMT基因外显子的PCR扩增及测序检测。结果所有的IB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TPMT*2、TPMT*3A、TPMT*3B突变。IBD患者TPMT*3C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1.59%,与健康对照组相近(1.59%VS1.47%),经Fisher’S确切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43例接受AZA治疗的IBD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有4例患者发生了骨髓抑制,1例发生了肝脏毒性。5例患者均未检测到TPMT*2、TPMT*3A、TPMT*3B、TPMT*3C这4种常见的TPMT突变等住基因。进一步对该5例患者进行外显子测序工作,发现其中3例患者存在TPMT*1S突变杂合子.但为无义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IBD人群中,TPMT突变等住基因频率低,但AZA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低,AZA药物毒副作用无法完全通过TPMT基因突变来解释。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采用益气健脾、活血理气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选取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液补充能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活血理气方剂,观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减少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42.6±10.8)d、(2.41±1.08)万元,治疗组分别为(31.4±11.3)d、(1.96±0.76)万元,与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均未见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健脾、活血理气法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可增强临床疗效、减少神经损伤及住院天数、降低临床费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VEGFR-1水平,探讨PLGF及VEGFR-1在UC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40例UC患者及3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外周血PLGF及VEGFR-1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情外周血PLGF及VEGFR-1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清PLGF水平UC组(n=40)显著高于对照组(n=30)(35.32±3.66 vs 23.05±1.81p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36.34±3.21 vs 33.94±3.86pg/ml,P<0.05);轻(n=9)、中(n=9)、重度(n=5)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VEGFR-1水平U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15 vs 1.05±0.11n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2.04±0.15 vs 1.94±0.12ng/ml,P<0.05);轻、中、重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GF/VEGFR-1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血管增生在U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