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首界全国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医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邹英华高玉洁首界全国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医学专题研讨会于1997年10月5~9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市召开。会议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协办。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玉洁教授任组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以不同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PAVM患者行MDT,对比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用于PA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1例中,22例接受介入治疗(介入组),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组),5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组)。介入组22例均成功栓塞PAVM,技术成功率100%(22/22);3例出现胸膜炎(3/22,13.64%),随访期间4例PAVM复发(4/22,18.18%),经二次介入治疗后均未复发。手术组4例均成功行胸腔镜下病变肺叶切除术,技术成功率100%(4/4),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PAVM复发(2/4,50.00%),1例接受介入治疗、1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组5例中,3例PAVM进展(3/5,60.00%);其中2例经介入治疗后未复发、1例接受保守治疗后死于脑卒中。结论 MDT模式下以不同方法个体化治疗PAVM具有可行性;相比手术及保守治疗,介入治疗PAVM更为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3.
主编寄语     
鼠去牛来一元欣复始;春明日丽万象喜更新!在庚子鼠年即将结束、辛丑牛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编委会与编辑部向广大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回顾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此向英雄们致以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较大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2008年5-11月我科共收治4例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均〉5 cm,最大肿瘤为10 cm×8 cm×8 cm)。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中2例介入治疗前曾接受系统化疗+靶向治疗(NP方案+恩度),2例曾接受普通化疗,均因无法耐受化疗反应转而寻求介入治疗。对4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侧TACE,术后3~7天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均于局麻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4例患者均接受2次TACE+RFA联合治疗,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第2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均未见残存肿瘤组织征象。经2次TACE+RFA联合治疗后随访至本研究结束6~12个月,影像学随访示局部射频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直径〉5 cm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灌注型射频消融的影响。方法中华小型猪10头,随机分为栓塞组与对照组。对栓塞组先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再行灌注型射频消融,对照组仅行灌注型射频消融。消融后即刻行CT、MR扫描,之后处死实验猪取肝脏观察,比较凝固性坏死灶的形态、体积。结果栓塞组与对照组均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凝固性坏死灶,栓塞组消融灶最小径为(31.76±3.43)mm,对照组为(27.23±3.49)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5);栓塞组消融灶平均体积为(54.47±9.98)cm3,对照组为(20.90±5.68)cm3,栓塞组消融灶体积为对照组的2.6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4,P〈0.05)。结论灌注型射频消融前行动脉栓塞可有效地扩大射频消融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6.
腔内血管成形术适用于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阐释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其临床意义,评价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支架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56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程度≥70%的ARAS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术。患者于术后1个月及以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血压、血肌酐及降压药物剂量。使用中国公式计算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评价24个月时血压、肾功能的改善与获益率。结果平均随访33.8±10.5(24~54)个月。(1)血压在术后1个月即明显下降,术后24个月时进一步下降(SBP 129.1±12.9 mmHg比139.2±17.5 mmHg;DBP 72.6±7.1 mmHg比80.6±12.8 mmHg,P均〈0.01)。高血压治愈率6.7%,改善率31.0%,获益率37.7%。(2)SCr与GFR在随访过程中保持稳定,24个月时与基线相比无明显变化[(SCr 125.8±64.4μmol/L比124.3±52.1μmol/L;eGFR59.3±18.9 mL/(min.1.73m2)比60.8±23.0 mL/(min.1.73 m2),P均〉0.05]。肾功能改善率9.3%,稳定率62.9%,获益率72.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与糖尿病是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5.88;P均〈0.05)。肾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预后不相关。结论支架治疗使肾功能稳定。肾动脉狭窄程度不影响肾功能预后。男性、糖尿病是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与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以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B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包括截肢率、无截肢生存率、踝肱指数、溃疡愈合率、疼痛评分以及无痛行走距离。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SCs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数差(MD)=0.15,95%CI(0.12,0.18),P0.000 01]、疼痛评分[MD=-1.38,95%CI(-1.65,-1.11),P0.000 01]、无痛行走距离[MD=202.20,95%CI(154.30,250.10),P0.000 01]及溃疡愈合率[相对危险度(RR)=1.42,95%CI(0.82,2.46),P=0.021]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截肢率[RR=0.52,95%CI(0.24,1.10),P=0.09]、无截肢生存率[RR=1.09,95%CI(0.98,1.21),P=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虽不能显著降低截肢率和提高无截肢生存率,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9.
MRI评价兔VX2肝癌射频消融后改变: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的MRI动态变化,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探讨MRI评价肝癌RFA疗效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与VX2瘤块混悬液注射法复制肝肿瘤动物模型24只.开腹直视下对24只兔肝癌进行RFA,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和4周进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兔,进行大体病理和光镜检查.结果 MRI表现为病灶T1WI中央低信号,外周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外周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外周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光镜下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术后即刻组外周见少许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肝窦扩张充血;术后1周组外周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2周组外周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及梭形纤维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稍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影,向外为等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4周组外周见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低信号,T2WI由内向外呈低信号-稍高信号-线状高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本组实验中17只实验兔病理学发现有肿瘤残留,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厚度不均的环状强化.结论 MRI可全面评价RFA后病灶的变化,及时发现肝癌残存与复发.  相似文献   
110.
吡柔比星及拓僖联合应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拓僖(HCPT)与吡柔比星(THP)联合用于肝癌TACE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均为A或B,KPS评分≥70分,肿瘤大小21~144mm(平均69mm),分别接受1~5次TACE治疗.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4.2个月),总有效率为61.6%,其中CR 1.3%,PR 60.3%,NC 26.5%,PD11.9%.1年生存率57.3%,2年生存率27.8%.结论:HCPT与THP联合用于肝癌TACE疗效确定,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