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内镜特点。方法纳入广州市胸科医院2008年10月1日-2016年6月30日住院的MDR-TB患者248例为研究组,并选取2015年全年住院菌阳非MDR-TB患者274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痰培养结核杆菌及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人口资料。结果 248例MDR-TB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诊断TBTB 175例(70.56%),无TBTB 73例(29.44%)。274例菌阳非MDR-TB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诊断TBTB 146例(53.28%),无TBTB 128例(46.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P=0.000)。MDR-TB合并TBTB中位年龄32岁,非MDR-TB合并TBTB中位年龄4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 932.00、P=0.001)。在MDR-TB患者中,TBTB侵犯右上支气管75例(42.86%)、左上支气管71例(40.57%),非MDR-TB患者中则为70例(47.95%)和60例(4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P=0.786)。MDR-TB患者中TBTB的分型分别是炎症浸润型76例(43.43%)、溃疡坏死型11例(6.29%)、肉芽增殖型13例(7.43%)、疤痕狭窄型72例(41.14%)、管壁软化型3例(1.71%),淋巴结瘘型0例(0.00%),非MDR-TB中,TBTB分型依次是50例(34.25%)、41例(28.08%)、9例(6.16%)、40例(27.40%)、5例(3.43%)和1例(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0、P=0.000)。结论 MDR-TB合并TBTB有较高的检出率,常见青年患者,多侵犯右上支气管和左上支气管,以炎症浸润型和疤痕狭窄型为主,需要重视MDR-TB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42.
李祥  张宏  邝浩斌 《抗感染药学》2024,(2):123-125+130
目的:分析1例白细胞减少的准广泛耐药(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pre-XDR)肺结核患者使用康替唑胺的临床实践过程,为类似耐药结核病患者探索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4个月前被确诊为pre-XDR肺结核,并予贝达喹啉+利奈唑胺+氯法齐明+环丝氨酸+丙硫异烟胺抗结核治疗;治疗20 d后,反复出现头晕、多梦、易醒等症状;1 d前,再次出现难以入睡症状并伴烦热感和右膝关节疼痛,遂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多次出现白细胞减少情况,考虑为利奈唑胺骨髓抑制所致,服用利可君片亦不能改善,临床在斟酌后决定停用利奈唑胺,改用康替唑胺,之后白细胞水平果然明显恢复;此外,患者反复出现的难以入睡症状考虑为环丝氨酸的中枢神经毒性反应,而住院期间出现的Q-T间期延长则考虑是贝达喹啉所致,遂决定停用此二药;最后,患者的抗结核方案被调整为康替唑胺+氯法齐明+阿米卡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之后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和指标异常。结论:pre-XDR肺结核属于较为难治的疾病,治疗时用药较多且复杂,很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并且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对此...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非免疫受损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收治的18例非免疫受损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为56岁,中老年患者为主,占72.22%;临床表现为咳嗽(83.3%)、发热(38.9%),病灶主要位于肺部(83.3%)及淋巴结(50.0%),单一器官发病占50%;患者血白细胞升高达61.1%,血CD4+T淋巴细胞值正常者占88.9%;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肺结核;合并分枝杆菌病率44.4%、细菌性肺炎率27.8%,死亡率为16.7%。结论 本组非免疫受损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明显特征,与分枝杆菌肺病相似,容易出现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微卡胸膜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 .方法 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7例,胸膜腔内置入细管并接负压瓶,引流干净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入微卡22.5μg,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胸水完全消失6例, 胸水减少50%以上15例,胸水减少<50%或增加<25% 4例,胸水增加>25% 2例,以胸水减少50%以上作为治疗有效标准,全组有效率77.8%;80.0%(16/20)患者治疗后气促、胸闷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消失.kamofsky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提高(17.8±7.5)分.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热发生率33.3%,以低、中度发热为主,持续1~3d,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微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重视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巡视病人,可避免并发症发生,使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与QuantiFERON-TB Gold in tube(QFT-GIT)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筛查价值。方法:筛检试验。前瞻性纳入2020年10—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并进行QFT-GIT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增加QFT-Plus检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含贝达喹啉(BDQ)方案治疗48例耐药肺结核[包括利福平耐药肺结核(RR-TB)、耐多药肺结核(MDR-TB)、广泛耐药肺结核(XDR-TB)/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XDR-TB)]患者的疗效及使用贝达喹啉后Q-T间期(QTc)延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50例接受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2例失访,最终纳入48例完成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贝达喹啉联合背景方案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痰菌情况、肺部病灶变化、心电图QTc、治疗失败情况。结果 48例完成24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咯血、盗汗消瘦、纳差等,经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或消失。48例完成24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中, 8周末痰涂片转阴率为81.25%(39/48),痰培养转阴率为85.42%(41/48), 24周末痰菌转阴率为97.92%(47/48)。可见使用贝达喹啉治疗8周内痰菌能否转阴是使用贝达喹啉治疗24周痰菌能否转阴的关键。48例完成24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治疗第12周和24周复查胸部CT,动...  相似文献   
47.
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运用分别实验治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作用,其大剂量组抑瘤率为44.51%。大剂量姜黄素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中、大剂量姜黄素组可降低S180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肿瘤血管形成亦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VEGF、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与否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采用含PZA的标准MDR-TB方案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顺利完成疗程,且采用BACTEC MGIT 960法检测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证实对异烟肼、利福平和PZA耐药的MDR-TB患者(Z R-MDR组)60例;采用1:1配对原则,选择同期治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PZA敏感、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MDR-TB患者(Z S-MDR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化疗方案6Am-Lfx(Mfx)-PZA-Pto-Cs(PAS)/18Lfx(Mfx)-PZA-Pto-Cs(PAS)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治愈率及失败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Z S-MDR组患者在2、6、12、24个月末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0.00%(42/60)、90.00%(54/60)、86.67%(52/60)、86.67%(52/60),高于Z R-MDR组的46.67%(28/60)、66.67%(40/60)、70.00%(42/60)、70.00%(4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值分别为6.720、9.624、4.910、4.910,P值均<0.05);疗程结束时Z S-MDR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81.67%(49/60),高于Z R-MDR组的65.00%(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64,P=0.019);Z S-MDR组患者空洞缩小率为76.92%(40/52),与Z R-MDR组的62.00%(31/50)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681,P=0.098);Z S-MDR组的治愈率为86.67%(52/60),高于Z R-MDR组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10,P=0.016)。Z S-MDR组的失败率为13.33%(8/60),低于Z R-MDR组的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10,P=0.016)。结论 PZA表型耐药的MDR-TB患者使用全程含PZA的标准耐多药方案治疗,其疗效较PZA敏感者差,建议对耐PZA的MDR-TB患者尽量选择不含PZA的耐多药化疗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CD4+淋巴细胞低下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Ⅰ,CD4+淋巴细胞正常者为对照组Ⅱ,3组均予以降糖和抗痨治疗,治疗组联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结果:在强化治疗1个月末和2个月末,对照组Ⅱ痰菌阴转率均较高(59.0%、75.0%).空洞缩小闭合率以治疗组最高(92.0%).治疗有效率以治疗组最高(72.4%).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的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联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可促进痰菌阴转和空洞愈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结核性结核病患者结合血液学指标、腹水常规检查、腹水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给予明确诊断,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通过各项诊断方法及时诊断,合理用药,治疗总有效率达80.95%。结论联合不同诊断方法,正确诊断,联合长期用药,必要配以手术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