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医药卫生   10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大Y染色体与生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G带技术,对593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及对照组(与不良孕产史无关的男性)233例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593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检查出染色体核型异常38例;染色体正常555例,其中大Y染色体155例,占27.9%。对照组233例染色体中检出大Y染色体59例,占25.3%。用SPSS10.0软件分析,经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大Y染色体是一种正常的多态变异,与不良孕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辐照与阿霉素诱导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Egr-1启动子且下游连接GM-CSF和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Egr-EG);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 γ源辐照2.5 Gy或3μmol/L的阿霉素处理后,采用FACS检测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氧抑制剂)鉴定辐照及阿霉素处理诱导Egr-1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辐照或阿霉素对HFCL/EG细胞GM-CS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辐照及阿霉素处理后的细胞上清对CFU-GM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的HFCL/EG细胞中均显示EGFP和GM-CSF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5.11,P<0.01),未处理组EGFP+细胞占1.2%,阿霉素组EGFP+细胞占15.2%,辐照组EGFP+细胞占18.2%;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辐照和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组细胞上清促进CFU-GM增殖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4.37,P<0.01).结论 辐照和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可能对其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辐照与阿霉素诱导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Egr-1启动子且下游连接GM-CSF和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Egr-EG);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 γ源辐照2.5 Gy或3μmol/L的阿霉素处理后,采用FACS检测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氧抑制剂)鉴定辐照及阿霉素处理诱导Egr-1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辐照或阿霉素对HFCL/EG细胞GM-CS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辐照及阿霉素处理后的细胞上清对CFU-GM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的HFCL/EG细胞中均显示EGFP和GM-CSF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5.11,P<0.01),未处理组EGFP+细胞占1.2%,阿霉素组EGFP+细胞占15.2%,辐照组EGFP+细胞占18.2%;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辐照和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组细胞上清促进CFU-GM增殖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4.37,P<0.01).结论 辐照和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可能对其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与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治疗组(60例)和联合治疗组(60例),观察治疗1个疗程前后VAS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有效率,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神经阻滞治疗组的优良率、有效率分别为75%,93%。联合治疗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3%,98%。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8%,7%。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组,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可靠而且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96.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型29例,表现为骨端膨胀性偏心性骨破坏;溶骨型39例,表现为骨皮质中断,边缘模糊;恶性8例,出现虫蚀样骨破坏,有骨膜反应和生长迅速的软组织肿块;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19例,MRI显示可出现液-液平面;复发9例,植骨区为肿瘤组织代替。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CT和MRI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初步观察比较几种镇痛药物在患者自控全凭静脉术后镇痛(PCIA)的作用。方法: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92例,ASAⅠ~Ⅱ级,年龄18~63岁,术后均于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92例患者均分为4组行PCIA术后镇痛,药液总量120mL,背景量2.5mL/h,一次按压量0.5mL,间隔为 15min。各组采用的PCIA药物配伍方案为A组芬太尼1mg+氟哌啶5mg,B组丁丙诺菲1.8mg+氟哌啶5mg,C组曲马多50mg+芬太尼 0.8mg+氟哌啶5mg,D组芬太尼0.8mg+氟哌啶5mg,且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微球50mg。采用双盲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PCIA术后24hVAS评分与A组比较,B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与D组在术后8、12、 24h差异有显著性;4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稍高于其他3组。结论:应用丁丙诺菲作为术后PCIA的药物,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和作用。如何发挥氟比洛芬酯微球在术后PCIA中的靶向镇痛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8.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52例,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局部静脉曲张,管径增宽明显,管壁不均匀增厚,管壁回声增强,腔内可见低、等回声团,探头加压管腔不变形,病变区域内无明显血流信号,皮下组织水肿。结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超声易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一贯煎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一贯煎组和秋水仙碱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灌胃次数为1次/d。灌胃4周后,检测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通过病理染色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增加,MMP-1降低、TIMP-1升高、MMP-1/TIMP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一贯煎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TIMP-1降低(P<0.05);秋水仙碱组MMP-1有降低趋势,一贯煎组MMP-1有升高趋势;两治疗组MMP-1/TIMP-1有升高趋势。结论:一贯煎可拮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内MMP-1/TIMP-1含量,促进胶原纤维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0.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诱发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由于脓毒血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感染、炎症反应、免疫等多方面,已成为重症医学的研究课题。本资料对50例脓毒症患者作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检测,并分急性期与恢复期、死亡组与生存组,分析PCT、D-二聚体与脓毒血症病情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