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不同严重程 度的卒中患者其溶栓的效果不尽相同。2016年2月新发表的声明中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使用阿 替普酶静脉溶栓提出了新的观点,建议对于症状严重的,或者症状轻微但是有残疾可能的卒中患者, 应当在症状开始3 h内静脉使用阿替普酶,而在症状出现3 h内对于症状轻微且判断没有致残风险的 卒中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是待考虑的。  相似文献   
6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SAH的主要原因是梭形动脉瘤破裂,早期动脉瘤破裂,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颅神经缺损症状,感觉运动障碍及癫痫。早期出血的严重程度是SAH预后的决定因素。早期出血及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年龄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47名不同年龄健康受试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被MR扫描,在颈动脉分叉部位下2 cm颈总动脉平面上,把颈总动脉壁平均分为24等份,利用相位对比MRI和三维抛物面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每个空间位置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剪切力以及空间位置上最小的剪切力。观察年龄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有9名受试者的9条颈动脉,因难以耐受较长时间的扫描或扫描结果有伪影,在分析时排除。余85条血管颈动脉血管壁上平均剪切力及空间位置上最低剪切力分别为(7.45±2.12)dyne/cm2和(5.98±1.93)dyne/cm2,均与年龄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总动脉总的平均剪切力和空间分布最低剪切力下降。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血压、心率对颈总动脉管壁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影响。方法 16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在颈动脉分叉部位下2 cm颈总动脉平面上,把颈总动脉壁平均分为24等份,利用相位对比MR成像和三维抛物面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每个空间位置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WSS以及空间位置上最小的WSS。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16例健康志愿者的32条血管中,有3条血管因伪影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剩下的29条血管进行分析,无论是双侧颈动脉,还是左侧或右侧颈动脉,平均WSS及空间位置上最低WSS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平均WSS和最低WSS与血压、心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对2010年度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估。方法 以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常规报告系统中的脑血管病数据为基础,采用北京版诊断相关组(Beijing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BJ-DRGs),对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涉及的122家医院中,各医院DRGs组数范围为1~16,中位数为5,病例组合指数范围为0.75~1.86,中位数为1.00;费用消耗指数中位数为1.07,54.92%的医院费用消耗指数>1;时间消耗指数中位数为1.21,72.13%的医院时间消耗指数>1;52.46%的医院的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均>1。在低风险组和中低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0;在中高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中位数为3.0%。结论 在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疗服务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措施,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利用,降低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6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专业特色为神经学科,在医药分开试点工作中,神经内科作为重点科室,以"中国第一死亡原因"的脑血管病为试点,探讨科学规范施治、施教举措。1医药分开政策解读和进展取消以药补医、实现医药分开,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公立医院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2012年7月和9月,北京市在北京友谊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择13例Hohen-Yabr Ⅱ期PD患者,分别应用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苄丝肼(50.0/12.5、100.0/25.0、150.0/37.5 mg)试验评价患者的急性多巴胺能反应性,应用甲酯基托品烷衍生物(11C-CFT)PET研究基底节区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变化.分析服用左旋多巴后PD患者的统-PD评分量表运动分量表(UPDRS Ⅲ)评分改善率与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示踪剂11C-CFT摄取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13例PD患者首发症状肢体时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缺损,11例患者首发症状肢体同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部分缺损.首发症状肢体对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低于首发症状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00.0/25.0 mg和150.0/37.5 mg剂量水平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与首发症状对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513和0.572(P均<0.01);与首发症状同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452和0.478(P均<0.05);与基底节其他感兴趣区11C-CFT摄取信号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Hohen-Yahr Ⅱ期PD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这两种生物学标记物具有相关性,有助深入了解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因素,分析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例76例,测量腹围,确定糖代谢情况及TOAST分型,入院及发病2周或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比较预后良好(NIHSS差值≥4)及预后不良(NIHSS差值<4)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NIHSS评分及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糖代谢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良好比例为29/37,而糖代谢异常者为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基线NIHSS高者预后相对较差(P=0.011);腹围数值对早期预后无影响(P=0.770),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糖代谢情况、基线NIHSS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明确相关,而腹围、TOAST分型对早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调查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 方法 在二级预防持续质量改进协作组所在的北京8家医院,进行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的横断面调查。 结果 总计调查140人,各职称级别人员问卷平均得分最低0分,最高56分,平均25.76分(满分100分)。其中三级医院共4家,89人,平均得分27.18分;二级医院共4家,51人,平均得分23.2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住院医师平均26.27分,主治医师平均26.51分,主任医师平均23.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 结论 在不同级别,不同职称的临床脑血管病医生对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差,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70.
中国七城市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缺血性卒中救治过程中存在溶栓率偏低的问题,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实际溶栓状况及未溶栓原因。方法 本调查在中国的7个城市31家中心展开前瞻性调查,调查采用标准的登记数据,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院前卒中急救信息、院前院内关键延误时间、溶栓信息等。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有1091例患者确诊符合入选标准,其中754例(69.6%)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共有20例(2.7%)患者溶栓,其中静脉rt-PA15例、动脉rt-PA2例、静脉尿激酶(Urokinase,UK)3例。在静脉rt-PA中,93.3%(14/15)存在方案违背。大部分病例(17/20)在2 h内就到达了医院,院前延迟平均中位时间为1.17 h。急诊接诊到获得检查(CT或磁共振)平均中位时间为0.67 h。未进行溶栓的主要原因除年龄(>80岁或<18岁)(28.9%)、卒中症状太轻(24.0%)、病情迅速恢复(16.5%)、CT影像已有病灶(15.7%)、时间>3 h(15.7%)、卒中症状太重(7.4%)等因素外,患者/家属主观拒绝仍占了18.2%。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比例偏低,溶栓药物使用不规范且存在方案违背,存在院前延迟问题,亟待整合院前急救中心与医院间医疗资源,规范院前转运途径,缩短延误时间,提高溶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