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测量分析234例心肌梗死患者的Tpe和校正心率后的T波峰-末间期(Tpr√RR),平均随访32±10月.结果 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临床事件45例,发生率为19.2%,临床事件组Tpe、Tpr√RR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01).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Tpe>140ms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Tpe≤140ms组(P<0.001).利用COX回归单因素分析,以临床事件为终点,比例风险比为2.48(P<0.01),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室射血分数等因素后比例风险比为2.66(P<0.01).结论 Tpe与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密切,是一个独立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解剖变异的显像能力和确定解剖分型的准确性,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经皮导管关闭.方法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诊断VSD患者240例,经过超声心动图筛选有73例(30.4%)不适合导管关闭;在167例(69.6%)适合导管关闭的患者中,有62例(37.1%)患者自愿选择了这一治疗方法.结果 使用Amplatzer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了58例患者的VSD,成功率为93.5%,其中22例(37.9%)患者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患者有7例(31.8%)右室侧见2个或以上的开口.导管关闭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1.7%)患者室水平残余少量分流.导管关闭不成功的4例超声心动网的分型均为膜周流出道型,而外科手术均诊断为双动脉干下型.有7例(12.1%)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除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在术后3~10 d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为0.10~1.05 cm[平均(0.37±0.27)cm],导管关闭前后患者轻微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出现率和返流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的VSD,能使用Amplatzer 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超声心动图能精确地显示VSD的解剖变异和确定分型.必须警惕的是,超声心动图可能将双动脉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流出道型,这是导致导管关闭治疗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传导阻滞是经皮导管关闭VSD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外科手术记录,分析15例不同类型先天性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1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1例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结果 降落伞二尖瓣畸形6例,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发育不良的二尖瓣通过短的腱索附着到单组左心室乳头肌上,二尖瓣活动受限.双孔二尖瓣畸形4例,表现为左侧房室瓣倍增,显示两个分开的瓣口和各自的瓣下支持结构,合并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表现为两组乳头肌,前外侧乳头肌为优势乳头肌,后中乳头肌较小.1例显示左心室两组乳头肌和二尖瓣口旋转.3例显示左心室明显的三组乳头肌和三个联合部位的二尖瓣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二尖瓣畸形有显著优越性,可以清晰地显示瓣膜厚度和腱索的附着情况,乳头肌的位置、数量、大小和相互关系,对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chocardiographic features of a wide spectrum of congenital mitral valve anomalies.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echocardiogram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studies, and surgical reports were reviewed. The mitral valve anomalies evaluated in the study included parachute mitral valve, double orifice mitral valve, congenital mitral stenosis with 2 papillary muscles, anomalous papillary muscle rotation, and 3 commissures and papillary muscles in 15 cases.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in 11 patients, and 1 patient underwent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th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Results The echocardiograms of 6 cases of parachute mitral valve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hypoplastic mitral valve with short chordal attachments to a single posterior medial papillary muscle. The mitral valve demonstrated restricted motion. The double orifice mitral valve were featured by two separate mitral valve orifice, with each suborifice supported by its own tension apparatus in 4 patients. Asymmetric hypoplastic mitral valve stenosis with two papillary muscles was found in 1 patient with short and unbalanced chordal attachments to the anterior lateral major papillary muscle. Anomalous papillary muscle rotation was found in 1 patient. Mirtal anomaly with 3 major commissures and 3 papillary muscles was found in 3 patients. Conclusions Echocardiography offers clear demonstration of the mitral valve thickness and chordal attachments, and allows visualiz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the number of the papillary muscles and interpapillary spac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mobility of the valve leaflets, therefore can be a valuable diagnostic modality for congenital mitral valve anomalies, especially congenital mitral stenosis.  相似文献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 ( 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扩增技术检测 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 ACE基因 I/D多态性。结果 :冠状动脉异常组的 DD基因型频率 0 .41,D等位基因频率 0 .5 2 ,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 0 .15和 0 .2 9( P <0 .0 5 ) ;DD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 OR=3.97,P<0 .0 5 )。多支病变与 DD基因型的关系更为密切 ( OR=4.72 ,P<0 .0 5 )。冠状动脉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 DD型频率依次为 0 .15、0 .33和 0 .46( P <0 .0 5 ) ,D等位基因频率为 0 .2 9、0 .44和 0 .5 6( P <0 .0 1)。结论 :ACE基因的 I/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DD型及 D等位基因频率随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 DD及 ID型患者的吸烟率、甘油三酯及血压显著低于 型者 ( P <0 .0 5 ) ,说明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低危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价不同左房构型高血压患者左房时相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3例,根据左房容积指数是否≥34 mL/m2,分为左房无明显扩大组(79例)及左房扩大组(4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8名为对照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获取各组左房时相功能等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房无明显扩大组的左房储备功能、通道功能下降,左房收缩功能保留;左房扩大组的左房储备功能进一步下降,左房收缩功能受损。结论: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可在高血压患者左房出现重构前检测出左房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6.
声学定量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后心功能变化的研究熊华峰赖玉琼何铭熙刘健萍李伟文杨希立刘鹤龄李洁源我们用声学定量技术(AQ)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左房及右室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4年9月~1995年11月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不同内径粗针在经皮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粗针16G组及细针18G组,回顾性分析不同内径粗针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等。结果 120例中118例患者例穿刺活检成功(粗针16G组成功率100%,细针18G组成功率98.33%);活检诊断正确率98.33%(118/120);并发症发生率16G组5.00%(3/60),细针18G组3.33%(2/60)。结论 16G粗针同18G粗针一样安全,而且更有利于病理科处理和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28.
<正>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体外反博(ECP)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型手段,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重视.自1962年Soroff等人率先制成对人体无创伤性的体外反搏装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及心绞痛病人以来,无论从体外反搏装置及临床应用方面已有很大进展.文献报道冠心病在行体外反搏治疗后,无论在临床症状或心电图ST-T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目前对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所产生的心功能影响的评价不一,对体外反搏治疗整个疗程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将2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将20名健康成人划分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通过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超声指标及左心室舒张期峰值应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以及E/A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径向以及周向应变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RSe/RSa)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实现患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定量评价,患者左室的局部舒张功能虽然表现为正常范围值,但已经出现功能异常现象,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实时三维、多平面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测量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6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应用经食管二维超声常规切面法、经食管二维超声十二切面法、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法进行测量,并将各测量结果与封堵器大小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经食管二维超声常规切面法在整体(P < 0.001)、大ASD组(P < 0.001)、椭圆形ASD组(P < 0.01)测量ASD最大径小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食管二维超声十二切面法在小ASD组(P < 0.05)测量ASD最大径大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法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与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高于经食管二维超声常规切面法及十二切面法。 结论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可准确测量房间隔缺损,对封堵器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经食管二维超声十二切面法可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法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