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患者40例。全部患者在放射性治疗期间给予白介素-11 1支,加入40 ml生理盐水,局部雾化吸入,10 ml/次,雾化时间为15 min,2次/d。住院期间,每例患者根据反应均治疗一次,3~5 d/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治疗,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治疗前口腔粘膜损伤0级0例(0),Ⅰ级3例(7.5%),Ⅱ级18例(45.0%),Ⅲ级15例(37.5%),Ⅳ级4例(10.0%);治疗后0级0例(0),Ⅰ级23例(57.5%),Ⅱ级16例(40.0%),Ⅲ级1例(2.5%),Ⅳ级0例(0)。治疗前后口腔粘膜损伤Ⅰ、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6.667,均P0.05)。40例患者,治疗前轻度疼痛2例(5.0%),中度疼痛28例(70.0%),重度疼痛10例(25.0%);治疗后轻度疼痛29例(72.5%),中度疼痛11例(27.5%),重度疼痛0例(0),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394、14.459、11.429,均P0.05)。结论白介素-11治疗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体外考察鼻咽清颗粒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鼻咽癌CNE-2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考察鼻咽清颗粒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鼻咽清颗粒对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清颗粒对CNE-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鼻咽淸颗粒浓缩液能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 剂量依赖性;24,48和72 h的IC50分别70.79,60.13,51.63 mg·mL-1(按主药材质量计);集落形成实验表明鼻咽清颗粒的浓缩液联合放射能明显降低CNE-2细胞集落形成,随着主药浓度的增加,CNE-2细胞集落形成减少,阴性对照组、单纯放射组、10 mg·mL-1和20 mg·mL-1 (按主药材的重量计)鼻咽清浓缩液的集落形成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培养基中鼻咽清主药含量的增加,G2/M期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清颗粒可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将CNE-2细胞阻滞于G2/M期,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口腔黏膜及口干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其中观察组行调强放疗,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口干及口腔黏膜反应。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多为Ⅰ、Ⅱ级,少数为Ⅲ级反应,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未出现Ⅳ级反应;对照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多为Ⅱ、Ⅲ级,口干反应也同样多为Ⅱ、Ⅲ级。观察组的黏膜反应、口干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调强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口腔毒副反应轻,更为安全,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颞颌关节损伤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量化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并分析颞颌关节放射损伤的情况.方法 2001年2月至2004年10月,21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处方剂量68 Gy,分次量2.27Gy/次,中位总疗程时间43 d(31~86 d).放疗前、放疗后6个月和每年测量患者最大门齿距.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为97.1%、90.7%、79.1%.颞颌关节区平均剂量6.18~51.36 Gy.1级张口困难发生率为5.2%(11例),2级为0.5%(1例,该患者因局部复发接受二程放疗),未观察到3、4级颞颌关节损伤.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使颞颌关节受照剂量显著降低,从而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模拟CT扫描时使用对比剂与否对鼻咽癌GTV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确诊和按照标准程序临床分期的连续鼻咽癌病例10例,在治疗体位下行鼻咽、颈部CT平扫(C-)和增强CT扫描(C+).CT图像传入TPS(Pinnacle3,Version 8.0dp1),每份图像导入4次(C-和C+各4次).对GTV-、GTV+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GTV-、GTV+与GTVco的比值R分别为0.88±0.38和0.92±0.39.增强CT中AP、SI、LR最大径的CV值分别为10.43±8.55、7.15±8.53和9.60±4.62,而在平扫CT中分别为9.21±6.49、6.35±9.09和6.33±5.38(P值分别为0.711、0.808和0.029).GTV+、GTV-体积的CV值分别为30.52±16.16和28.26±11.65(P=0.523).增强CT中各项观察指标的CV值均大于平扫CT(CV越大代表变异越小).结论:对比剂的使用使得增强CT在显示鼻咽癌原发灶方面比CT平扫图像更为清晰.不同医生在C+图像上勾画GTV的变异度低于C-图像上的变异度,且与GTVco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和时间调节式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10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等量的顺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快速泵注化疗药物方式,持续12 h,而对照组每天按常规输液速度输注化疗药物,持续24 h,随后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肿瘤的缓解率、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随访1~3年的局部控制率和无转移生存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为46.43%和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3年过程中,观察组每年获得随访的例数分别为54例、46例和41例,而对照组每年获得随访的例数分别为48例,45例和38例。两组1年后的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3年后的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咽喉炎、皮炎和白细胞减少等,其中两组均以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3度以上放射性咽喉炎情况却比对照组严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选择同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和时间调节式化疗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较一般放化疗低,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52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放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病例共102例,术前放疗组33例,宫颈肿瘤直径≥4cm,术前接受252Cf腔内后装放疗;直接手术组69例,宫颈肿瘤直径<4cm,未接受术前辅助治疗。[结果]术前252Cf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的有效率为90.9%,病理完全缓解率24.2%。术前放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为(4.3±1.0)hvs(4.2±0.9)h,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8.2%vs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疗组术中出血量增多,(784.9±537.0)mlvs(578.9±311.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252Cf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的有效率高,部分达到病理缓解,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11(IL-11)治疗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放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25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放射治疗期间给予IL-11局部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维生素B12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降低,减轻患者疼痛和增进患者食欲等方面的效果显著(P0.05)。结论:IL-11对预防和治疗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显著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长春瑞滨与表阿霉素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长春瑞滨25 mg/m2,d1,8;表阿霉素80 mg/m2,d1,静注.结果 43例中CR 4例(9.3%),PR 21例(48.8%),SD 13例(30.2%),PD 5例(11.6%),总有效率(CR PR)58.1%.其中既往曾用CMF方案化疗的19例患者,有效率为63.2%;曾用FAC方案化疗的24例有效率为54.2%.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次是静脉炎.结论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不同射野数目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10例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的病例,分别设计5、7及9野的IMRT计划,比较各计划间靶区剂量学特点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5F-IMRT、7F-IMRT及9F-IMRT计划的靶区V95%、D95%及剂量的适形性与均匀性未见统计学差异。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各IMRT计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放疗,在靶区的剂量分布和正常器官保护方面,5、7及9野的IMRT计划相比未见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