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技术、腹腔镜手术及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3种微创外科方法在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解放军第251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三医院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下列2种方法治疗:①对可手术根治的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先在结肠镜引导下置入记忆金属肠管支架解除梗阻,施行暂时性过渡治疗,再经充分肠道准备后,腹腔镜下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②对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TNMⅣ期)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支架置入技术,施行永久性姑息治疗,并经支架网眼穿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结果①采用支架置入技术施行过渡治疗,解除梗阻后采用腹腔镜手术52例,其中51例施行根治性切除,1例因侵袭、转移的乙状结肠癌未能切除。获随访41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施行根治性切除40例,均无局部复发、切口肿瘤种植及吻合口狭窄,另1例未能切除者于术后93 d死亡。②对15例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直肠癌和1例因患严重肺心病不能耐受手术的直肠癌,采用支架置入和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全部获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4个月;现已死亡11例,其生存时间为(350±222)d(101~720 d);其余5例已存活3~13个月(平均9个月),未再发生肠梗阻。结论利用记忆金属支架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可手术根治的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利用记忆金属支架与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直肠癌伴梗阻,可使患者避免结肠造口,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以阐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0、0.005、0.01、0.05、0.1、0.5和1.0 μg·ml-1)的LPS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 μg·ml-1时,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随着刺激浓度增加,刺激作用增强;但当LPS浓度为0.5 μg·ml-1时,促胶原合成作用开始降低;当浓度达到1.0 μg·ml-1时则呈现抑制效应.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表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多糖(h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O.005、0.010、O.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O.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于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O.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O.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O.05),1.000μg/ml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p〈O.05)。LPS刺激浓度在0.005~0.100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O.500μg/m1,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0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LPS刺激浓度在0.100μg/ml时.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近似。结论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其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奥林巴斯CHFCB30L型纤维胆道镜(CB30L型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探查胆总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术前未能明确有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165例患者,应用CB30L型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探查胆总管。结果经胆囊管入路成功置入CB30L型胆道镜159例,成功率96.4%(159/165),其中,仅置入CB30L型胆道镜99例,占62.3%(99/159);既能置入CB30L型胆道镜又能置入奥林巴斯CHFP20型纤维胆道镜(P20型胆道镜)者60例,占37.7%(60/159);失败6例,占3.6%(6/165),术中改行胆囊管入路胆道造影。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阳性率10.3%(17/165)。采用P20型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取石11例,取净10例,残留1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石6例,取出5例,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1例。结论应用CB30L型胆道镜有助于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成功率,弥补术前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减少漏诊漏治,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特别适用于胆囊管较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09年8月,对手术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应用内给氧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肠梗阻微创治疗新方法。方法对结直肠癌伴肠梗阻34例患者,先在结肠镜引导下置入记忆合金肠道支架解除梗阻,再经充分肠道准备后,腹腔镜下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结果 34例患者手术时间160~340min,平均210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d,平均2.1d。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TNMⅡ期患者5例,术后住院7~12d,平均8.2d;Ⅲ~Ⅳ期患者29例,术后5-FU/LV或FOLFOX4方案化疗。随访26例,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死于广泛转移,其他25例无局部复发、切口肿瘤种植及吻合口狭窄。结论记忆合金支架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患者7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设立日间病房 面向社区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深化医院改革、探索城市大医院新模式工作中,我院适时地设立了日间病房,用以分流特需病人,改进结构、改善服务。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做法 我院编制床位1070张。1017张划为急性病房,专门收治疑难重症病人,使原有各科病房设置基本不变。53张为日间病房,收治短期住院观察、治疗和进行特别检查的病人。根据  相似文献   
19.
病人,女性,15岁,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伴腰背部疼痛1周,于2005年10月24日收入院。查体:上腹部压痛,可触及一5cm×6cm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较差。B超示:胰尾区实性略强回声团块。CT示(图1):胰尾区可见截面大小约6.5cm×8.8cm卵圆形软组织样密度影,与胰尾分界不清,内密度不均匀,平均CT值57Hu。血生化检查无异常。手术见肿瘤位于胰尾部(图2),大小约7cm×7cm×10cm,质韧,囊实性,包膜完整,与脾蒂粘连较紧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4月~2008年10月,我们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类处理胆囊管结石17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