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6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观察皮下结节或皮下硬结性病变的组织标本时,必须首先判定原发病变是在小叶间质还是在脂肪细胞团中.叶间结缔组织的炎症和真皮看到的炎症具有相同的过程,即皮肤脂膜炎(dermopanniculitis),临床表现为结节性红斑;而原发于脂肪细胞团中的炎症,则以引起脂肪细胞破溃为特征,在修复机制中,出现脂肪吞噬细胞,发生脂肪肉芽肿.  相似文献   
52.
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严重皮肤病,全身皮肤红肿,大片剥脱,像烫伤一样,暴露出无皮区,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6月治疗SSSS5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 1 VIPR1)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VIPR1 mRNA在正常表皮、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和未受累皮肤表皮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的全层、表皮中下层可见VIPR1 mRNA表达(63.6%);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非皮损表皮的中下层或个别细胞内可见VIPR1 mRNA的表达(54.5%);在正常皮肤表皮的基底层或少量细胞内可见VIPR1 mRNA的表达(18.2%)。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中VIP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IPR1 mRNA在银屑病发病早期阶段的表达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外显子附近的内含子碱基序列 ,寻找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基底细胞维甲酸受体低表达的原因。方法 选取对维甲酸有不同反应性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有核细胞 ,提取其DNA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维甲酸受体α(RARα)的外显子序列 ,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与已报告的维甲酸受体碱基序列相比 ,第七内含子第 17位碱基存在差异 ,出现T→G改变 ,而第 18位和第 5 5位出现碱基T的缺失 ,但选取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间未发现彼此间内显子碱基序列存在差异。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第七内含子碱基序列发生突变 ,由于目前对第七内含子的功能知之甚少 ,还不能确定其在维甲酸受体表达中具体的作用 ,但从目前对内含子的研究结果推测其可能与维甲酸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细胞培养加入NS398作用后,采用噻唑蓝(MTT) 法观察NS398 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及透射电镜研究NS398对Tca811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作用。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NS398能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S398干预细胞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G0 /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和G2 /M期比例下降。电镜下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COX-2抑制剂NS398在体外可通过诱导凋亡有效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左侧面部皮疹7年,伴阵发性疼痛4年.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出现粟粒大皮疹,后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常因摩擦、寒冷时皮损出现针刺样疼痛.皮疹冬天明显,夏季轻微.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人.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面部可见米粒至黄豆大褐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结节、斑块,质韧,伴有轻压痛,压后轻微隆起.冰块刺激后可见结节隆起,其表面皮肤出现收缩现象(图1).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在性病(STD)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经性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调查性病患者的性行为相关因素及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237例STD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的血清TTVDNA。结果 ①STD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9.41%(46/237)和2.5%(2/80),前者TTV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P<0.005)。②STD患者男性与女性TT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0.59%和17.82%,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不同STD病种患者中以梅毒、生殖器疱疹以及梅毒合并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和尖锐湿疣(CA)、生殖器疱疹合并NGU患者的TTVDNA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9.41%、30.43%、33.33%、42.86%、33.33%,而NGU患者的TTVDNA阳性率(10.87%)较低。④28对(56例)STD患者配偶TTVDNA阳性率为28.57%(16/56),11对(22例)正常人配偶TTVDNA的阳性率为4.55%(1/2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TT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STD患者嫖娼大于半年以上者的人数分别为21例和9例(P<0.005),性伴平均人数分别为17.12和7.86(P<0.001)。结论 STD患者中存在严重的TTV感染;嫖娼的时间越长,性伴数越多,感染TTV可能性越大,提示性传播可能是TTV感染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8.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AICD)也称为凋亡[1],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在丝裂原、抗原、抗CD3等刺激下可引起AICD。AICD异常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2],为探讨尖锐湿疣患者PBMC的AICD对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应用PHA-P刺激培养尖锐湿疣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通过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尖锐湿疣患者的凋亡细胞、白介素(IL)-2和IL-10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鱼肝油外用引起药疹一例赵林栋指导:谭升顺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04)患者女,16岁,因患寻常痤疮自用1拉鱼肝油九(南京市鱼制品厂生产)内的药液直接涂搽面部。l天后.面部出现水肿,以眼睑最重,并有散发的红色丘疹,伴痛痒;双眼结...  相似文献   
60.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皮肤毛细血管炎症性损害,其中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瘢性皮炎、色素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本病临床比较常见,呈慢性经过,有复发倾向,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近年来我们试用八珍益母丸、复方丹参片合治本病42例,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