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以肝细胞生长因子为包被对象,研究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理化性质和体外靶向性.方法 制备含PDP-PEG-HSPE的空间稳定脂质体,共价连接马来酰亚胺衍生化IN-GAP.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比色法测定包封率,透析法检测药物释放度及累积泄漏率,ELISA法检测脂质体表面的抗体免疫活性,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考察该免疫脂质体对ARIP细胞(大鼠胰腺导管癌细胞系)的结合活性.结果 INGAP-SIL[HGF]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为(95.86±6.54)nm;包封率为(88.37±3.58)%;24 h释放度为(23.26±2.45)%;4 ℃保存时7 d内药物累积泄漏率小于3%;4℃和25℃条件下保存7 d,免疫活性均在75%以上;INGAP连接到脂质体表面后,其免疫活性基本保留;空间稳定脂质体能特异性地结合ARIP细胞.结论 通过PDP-PEG-HSPE共价连接INGAP制备的INGAP-SIL理化性质较稳定,能基本保留INGAP的免疫活性,具有体外靶向细胞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饱和脂肪酸诱导的大鼠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喂饲普通块料,高脂组喂饱和脂肪酸提供59%KJ的高脂饲料,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1.d-1。各组喂饲11周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体内脂肪相对含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肌肉中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肌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无显著改变,高脂组肌肉胰岛素受体含量、肌肉GLUT4蛋白的相对含量均明显下降。盐酸吡格列酮组体内脂肪相对含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肌肉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均较高脂组明显降低。肌肉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含量和GLUT4蛋白含量与高脂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干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肌肉组织主要表现在减轻组织中甘油三酯的沉积。  相似文献   
23.
用各种阻断剂分别与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抑制剂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发现AA的脂氧化酶代谢物通过激活钙通道系统抑制软脂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脂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西方国家劳动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许多血管、炎症、神经机制参与其中,然而与DR炎症途径相关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以往研究表明,与糖尿病有关的组织缺氧和免疫反应失调可以引起玻璃体介质的表达增多,而玻璃体介质可促进DR的发展。因此,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玻璃体液有可能会确定出和DR发病机制相关的炎性介质,因此,玻璃体相关因素触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突出关注,本文将阐述与DR相关的玻璃体介质,以期寻求治疗DR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软脂酸 (PA)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 1 3种可能阻断PA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物质 ,与PA共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用MTT比色法测定HUVEC在不同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 ①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 (-N 硝基L 精氨酸 ,L NNA)能部分阻断PA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死亡 [1 5 μmol LL NNA+2 0 0 μmol LPA组与 2 0 0 μm LPA单独作用组比较细胞生存率增加了 4 3.5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 ]。②一氧化氮供体 (硝普钠 ,SNAP)可加重细胞死亡 [5 μmol LSNAP +2 0 0 μmol LPA组细胞生存率较 2 0 0 μmol LPA单独作用组减少了 32 .5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 ]。④Ca2 + 阻断剂、Ca2 + 通道拮抗剂、PPARr激动剂、PKC阻断剂、PKA抑制剂、神经酰胺 (CER)阻断剂、抑制K内流的异黄酮、前列腺素 (PGE)、VitE、抑制蛋白合成的ML 7均未能阻断PA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 过量的NO生成与软脂酸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Ca2 + 、PKC、PKA、CER、PPARr、PGE均未参与软脂酸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几种标志物蛋白的表达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进一步探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ERS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内在联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20)、高脂组(HF组,n=20).NC组用普通饲料喂养,HF组用高脂饲料喂养.于实验的第16周、20周分别将NC组和HF组大鼠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氨基酰胺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甘油三酯(total glycerin,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的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ding protein-1,XBP-1)、C/EBP转录因子(C/EBP homology protein,CHOP)、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12(caspase-12)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6周HF组和20周HF组HOMA-IR分别为9.2±1.00和18.05±2.69,均较NC组1.29±0.14和1.37±0.10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酶学指标ALT、AST、GGT水平,HF组与NC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HF组TG、TC在与NC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HF组大鼠肝脏中GRP78、XBP-1、CHOP、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GRP78、XBP-1、CHOP、caspase-12 mRNA表达更加明显.结论 ERS可能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产生IR,启动NAFLD的形成.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n-3脂肪酸对高脂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饲养(HF)组和HF+n-3脂肪酸干预组。饲养11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以及内脏脂肪含量、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MCP-1和NF-κB/IκBα蛋白表达。结果n-3脂肪酸组大鼠体重第1-11周均明显降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TG、TC、LDL-C、总FFA和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均明显低于HF组,HDL-C则明显高于HF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n-3脂肪酸组大鼠主动脉主动脉内膜完整无内皮细胞脱落现象,内膜下泡沫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减少,内膜的NF-κB呈弱阳性表达,IκBα呈阳性表达,ICAM-1和MCP-1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结论n-3脂肪酸能有效阻断高脂饲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8.
游离脂肪酸(FFAs)升高是胰岛素抵抗的突出特点,血中明显升高的FFAs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致细胞凋亡的蛋白过度表达、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改变和细胞因子刺激内皮细胞神经酰胺的产生有关。花生四烯酸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之一,其代谢产物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是造血系统白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其他器官,增生的血细胞有数量及质量异常,具有恶性肿瘤特征,故亦称“血癌”。老年急性白血病有其特殊的临床和血液学表现,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老年急性白血病可能会逐年增多。为深入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笔者对15年来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等方法确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白血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1 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0.
目前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且相当大一部分合并心血管疾病,SGLT2抑制药及GLP-1受体激动药可从降糖、减重、降压、保护肾功等多个角度间接及直接地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心血管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