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 通过研究普伐他汀改变小鼠巨噬细胞极性而发挥抗炎作用,探讨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用L929细胞上清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M0巨噬细胞及在此基础上以LPS+IFN-γ刺激,使其形成M1型巨噬细胞,然后给予50 μmol/L普伐他汀钠、TLR4特异性受体抑制剂(抑制12 h后)+50 μmol/L普伐他汀钠进行药物干预;ELISA测定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膜表面抗原CD16/32、CD206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MyD88及IRF5 mRNA的表达。结果 M1型巨噬细胞IL-12、CD16/32的含量和TLR4、MyD88、IRF5 mRNA的表达均升高,普伐他汀钠作用后巨噬细胞IL-10、CD206的含量升高,TLR4、MyD88、IRF5 mRNA的表达降低(P<0.05);TLR4特异性受体抑制剂+50 μmol/L普伐他汀钠干预与单纯性50 μmol/L普伐他汀钠干预巨噬细胞相比,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改变巨噬细胞极性发挥抗炎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TLR4-MyD88-IRF5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近十多年来,根据流行病学和尸检方面的研究表明,年轻人的心肌梗塞并不少见,低于40岁的心肌梗塞患者占所有心肌梗塞患者的3%~6%(1,2)。1980年至今我院共收治40岁以下年龄组急性心肌梗塞35例,现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43.
通过检测14例高血压病(EH),9例对照组试验日清晨抽空腹静脉血3ml测定血糖、血胰岛素浓度及血C肽(CP)浓度,发现E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及血CP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空腹胰岛素差异无显著性,揭示EH者测定血CP更能反映该息者的胰岛β细胞的分泌状况,同时,EH者存在高CP血症。  相似文献   
44.
莫新玲 《华夏医学》2001,14(4):419-4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24h内的血脂水平及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98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L/H)进行测定,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血脂,结果:心肌梗塞急性期TG≥2.2mmol/L的患者占27%,TG在1.76-2.2mmol/L者占4%,TC≥6.24mmol/L的患者占18%,TC在4.68-6.24mmol/L者占57%,单纯HDL-C<0.91mmol/L者6例,占6%,结论: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即可发现高脂血 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和桂林市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代谢的差别。方法:共检测高血压患者208例,其中乌鲁木齐市(乌市)106例,维吾尔族(维族)60例,汉族46例,对照组30例;桂林市高血压患者102例,均为汉族,对照组30例。比较两市不同民族高血压患者及与正常人群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①乌市患者血尿酸增高者(68.9%,73/106)高于对照组(23.5%,24/1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维族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尿酸显著高于汉族和对照组(P&;lt;0.05)。桂林市血尿酸增高者显著高于本市的对照组(P&;lt;0.01),显著低于乌市的高血压患者(P&;lt;0.01);乌市各组患者体质量均大于桂林市患者(P&;lt;0.05)。②乌市各组患者的高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桂林市患者(P&;lt;0.05~0.01),后者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显著高于乌市患者(P&;lt;0.05)。③两地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均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322~0.445,P&;lt;0.05~0.001),血尿酸浓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382,0.454,P&;lt;0.05~0.01);乌市高血压组血尿酸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612.P&;lt;0.001)。结论:乌鲁木齐市和桂林市维吾尔族和汉族血尿酸的差别为膳食不平衡、体质量及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6.
内皮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莫新玲  赵水平 《临床荟萃》2000,15(24):1136-1138
近 10多年来 ,心血管领域最大的进展之一是证明了内皮在调节心脏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作用。血管内皮不单是覆盖在血管腔表面保护血管平滑肌的屏障 ,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效应器官。相毗邻的和远距离的内皮细胞之间可通过各种电化学、自分泌 (autocrine)、旁分泌 (paracrine)和内分泌的作用进行信息的传递 ,从而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在生理和应激状态下 ,内皮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EDRF)、内皮衍生收缩因子和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 ,在这些因子的协调作用下 ,起着保持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内科护理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将两班护生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两组,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而实验班采取"医护合作"的教学模式.然后对两班学生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医护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在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授课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采取"医护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见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之间该院收治的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根据入院3 d内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碎裂QRS波32例,病理性Q波12例,以及单纯ST段改变者30例,对NSTEMI患者的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该组患者中碎裂QRS波发生率为43.2%,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的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3.2%和94.2%,与病理性Q波的16.2%和89.5%相比,碎裂QRS波的敏感性更高(P﹤0.05),但两者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的一个新指标,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9.
莫新玲  谢福生  侯广道 《重庆医学》2013,(27):3249-3250,3254
目的观察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肌凝蛋白重链(CMHC)自身IgG抗体滴度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将2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14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组,其余14例为标准对照组,同时设健康体检者28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HC自身IgG抗体。结果未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CMHC自身IgG抗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好转11例(78.57%),标准对照组好转5例(35.71%),且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CMHC自身IgG抗体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由(36.12±9.98)%提高至(46.15±12.18)%,左室舒张末内径由(59.68±9.60)mm缩小至(50.05±10.20)mm,治疗后较标准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与传统方法比较疗效明显,且降低了体内CMHC自身IgG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抗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AMCHA)IgG亚类的产生与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大鼠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比值;以合成的大鼠心肌肌凝蛋白重链部分肽段(1135~1150氨基酸残基)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MCHA)IgG亚类的水平及动态变化。结果:CHF大鼠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降低[+dp/dtmax:(281.38±78.79)kPa/svs(446.21±59.40)kPa/s;-dp/dtmax:(-267.78±80.52)kPa/svs(-342.37±78.12)kPa/s,(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1.39±1.17)kPavs(-0.85±0.55)kPa,(P〈0.01)]、左室收缩压(LVSP)无差异:[(14.05±3.03)kPavs(14.70±1.16)kPa,(P〉0.05)]、左心室重量/体重比值升高[(LVW/BW:2.88±0.17vs2.61±0.11,(P〈0.05)],术后1~2周,IgG1、IgG2a和IgG2b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开始增高,3~4周达峰值,5~6周后缓慢下降。结论:左冠脉结扎术所致的低心输出量型大鼠CHF模型中,AMHCAIgG亚类呈现动态变化规律;AMHCA可能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