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潘燕珊  胡锦兴  王维勇 《广州医药》2022,53(1):70-75,8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变化。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强化方案治疗1周及强化期结束的粪便标本,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和observedotus指数分别为(97.8±28.3)和(97.6±28.2),高于治疗1周组的(81±34.7)和(8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8)。基于加权和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在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科中,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拟杆菌科、肠球菌科、肠杆菌科、丹毒菌科、卟啉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等相对丰度下降,毛螺菌科、梭杆菌科、普氏菌科、瘤胃球菌科、韦氏菌科等相对丰度增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两组数据,发现在属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瘤胃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门的柯林氏菌为组间显著差异菌种。结论 强化期治疗结束与治疗1周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肠道拟杆菌科丰度减少,毛螺菌科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蛋白质组的异同,为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机制和寻找诊断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处理分析样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以蛋白质/多肽质荷比(m/z)区分不同的蛋白质/多肽,对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在5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到134种血清蛋白质/多肽,其中76种在胸腔积液中未出现;在5例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269种蛋白质/多肽,其中211种在血液中未出现.(2)在5例患者血液中均检测到m/z分别为2660、3 191、4208、5 903、7 764、9 287等6种蛋白质/多肽;在5例患者胸腔积液中均检测到m/z分剐为2416、2660、2 900、2 940等4种蛋白质/多肽;在5例患者血液和胸腔积液中均检测到m/z为2 660的蛋白质/多肽.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远比其血清蛋白质组复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明晰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机制和寻找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是否具有血管平滑肌的功能,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显微操作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远端PASMC,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用荧光显微镜法观测高钾(60 mmol·L-1KCl)溶液对大鼠远端PASMC的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结果培养的大鼠远端PASMC呈血管平滑肌细胞典型的"峰、谷"状生长,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反应,60 mmol·L-1KCl溶液使PASMC的[Ca2+]i明显增高,5μmol·L-1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ASMC的[Ca2+]i对KCl溶液的反应。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PASMC具有典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特征,具有功能正常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可广泛用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CD45+CD3+淋巴细胞比例、CD45+CD64+单核细胞比例、CD161+细胞比例和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计数20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组)和12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外周全血CD45+单个核细胞、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细胞,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定量比较两组间各细胞比例和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经秩和检验,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靶向高通量测序(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中心住院患者的428份标本进行研究,其中,痰标本312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116份。对上述标本进行tNGS分枝杆菌鉴定(简称“tNGS法”)和微生物培养(BACTEC MGIT 960)+DNA微阵列芯片法(简称“培养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并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 tNGS法和培养法分别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102份和56份,非结核分枝杆菌150份和182份。(2)tNGS法的分枝杆菌检出率为58.88%(252/428),与培养法阳性率55.61%(238/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6,P=0.333)。(3)以培养法为参照标准,tNGS法检测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80.65%(200/248)、92.22%(166/180)、2...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明确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不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的MAC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资料齐全并确诊为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菌株进行16S rRNA、ITS、rpoB、hsp65多靶位基因测序将其鉴定至种,再应用微孔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确定其药物敏感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DR/CT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判断其临床治疗是否成功。结果 (1)91株MAC临床分离菌株中胞内分枝杆菌63株(69.23%),鸟分枝杆菌21株(23.07%);(2)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 <0.05);(3)鸟分枝杆菌肺病和胞内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66.67%vs. 41.27%,χ2=6.053,P <0.05)。结论 广州地区MAC临床分离菌株以胞内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为主,不同MAC菌种的耐药性及临床预后存在差异;对于NTM肺病患者,应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上述结果制定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营养状态,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此类患者营养指标与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观察组A组应用常规抗结核、对症治疗;观察组B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两亚组营养指标与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ALB、TP及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营养指标(ALB、TP、Hb)水平均高于观察A组,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B组免疫指标(CD3+、CD4+、CD8+与CD4+/CD8+)水平均优于观察A组,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耐药结核病患者患病期间机体营养状态失衡,对此类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其营养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为疾病持续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