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14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腿带筋膜蒂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贵州省都匀市414医院整形美容科(558004)胡军,陈杰,张强,刘淑红筋膜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将皮瓣设计成仅带筋膜蒂的逆行皮瓣,并翻转180°来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等部位的报道尚少。我院199...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人微小病毒B19的重组蛋白抗原,为建立ELISA方法诊断B19病毒感染提供特异性抗原。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B19 VP2基因,将之插入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再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产物经亲合层析柱纯化得到VP2重组蛋白抗原。用B19 VP2 IgG对该蛋白进行了Western-Blot分析。结果:筛选出2株B19 VP2蛋白抗原高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VP2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4.6%。结论:VP2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目前文献报道使用的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人源性同种异体去细胞外周神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优劣,以确定可供临床使用的标准的制备流程.方法 将人源性神经按5种不同方法进行化学萃取,制备的外周神经支架材料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S-100、Col I)和透射电镜、氮含量测定等检测,观察5种方法去除许旺细胞、髓鞘和轴突等抗原成分以及基底膜保存完好的情况.结果 分别萃取2次持续24 h组神经的HE染色显示去除细胞和轴突彻底,纵切片上未见任何细胞,红染的神经内膜呈波浪状纵形排列,轴突、髓鞘结构消失而形成管柱状空隙;S-100染色呈阴性;Col I染色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呈松散不规则的棕黄色结构,而其它处理组则结构相对整齐的纵向带状结构.透射电镜显示该组与各处理之间髓鞘去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含量测定显示该组蛋白含量比值最低.结论 使用Triton X-100处理24 h再分别脱氧胆酸钠24 h持续萃取2次,可作为供临床使用的制备人源性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材料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65例睑板腺癌组织中53例表达p16蛋白,30例癌旁组织中29例表达p16蛋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8,P=0.014);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不同分化组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000,P=0.001)。不同生物学行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显著,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χ2=24.890,P=0.000)。结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睑板腺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与睑板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能力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李贵刚  夏瑜  胡军  张虹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783-1784
目的:研究Optisol中期保存液房水置换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湿房保存方法保存离体兔眼球,设立房水对照组、Optisol中期保存液房水置换组,每组10只眼球。于低温保存开始前、保存后24,48及72h检测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保存后72h取下角膜行胎盘蓝-茜素红染色,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结果:4℃湿房保存开始前两组平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后24h两组平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后48h及72h两组平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后72h房水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为(55±5.81)%,Optisol中期保存液房水置换组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为(87.16±3.64)%,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tisol中期保存液房水置换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有保护作用,可以提高湿房保存法的效率,延长有效保存时间至72h。  相似文献   
106.
异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李贵刚  胡军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863-1865
目的:观察异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探讨异形义眼台的适应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不同体积的异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治疗眼球萎缩、眼内容物摘除及眼球摘除术后患者共30例。对照组植入常规圆球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共30例。异形义眼台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眼部情况相似。手术后随访时间6mo以上,观察患者义眼台植入术后球结膜愈合时间、义眼台暴露、感染等并发症、义眼台活动度、位置以及与义眼片适合程度的差异。结果:异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组没有发生义眼台暴露、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球结膜愈合时间短,义眼台植入后前表面呈圆弧形,能与义眼片很好的吻合,义眼台活动度及位置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7%)发生早期球结膜裂开的并发症,经过治疗后均愈合。结论:异形义眼台可以降低义眼台植入后引起的并发症,可以有效适应患者眼部病变的情况,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适应证更广,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索微量注射泵在激素性髋关节病早期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泵通过导管介入至病变组织局部,应用抗凝与扩血管药物持续给药的方法治疗Ⅰ~Ⅱ期股骨头坏死12例。结果12例患者在微量注射泵连接下维持给药3~7d,疼痛消失9例,明显减轻3例,且11例手术顺利,无穿刺针眼处感染、出血等现象发生。结论依据激素性髋关节病的不同病程,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予介入药物性的局部治疗,可改善病灶区的缺血,中止坏死病灶的病程发展,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功能,从而避免或延缓了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且患者痛苦少,护理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8.
Cyclin D1、p16及R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D1、p16、R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yclinD1、p16及Rb在46例常规石蜡包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并在生物学行为及分化程度不同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视网膜组织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CyclinD1、p16及Rb蛋白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视网膜母细胞瘤中,Rb与p16、CyclinD1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O.05);p16表达率在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之间差异显著,30例视神经未浸润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16例视神经浸润组(P〈0.05);Rb及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下降,分化组与未分化组视网膜母细胞瘤中Rb及p16蛋白表达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16、Rb、CyclinD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yclinD1的过表达与p16和Rb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p16蛋白失表达可能与其视神经浸润能力有关,Rb及p16蛋白失表达则与其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系数倍率双波长紫外光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医学文选》2001,20(4):473-474
  相似文献   
110.
脾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居腹内脏器损伤之首,约占40%-50%。长期以来.随着对脾脏形态和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诊断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的进步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保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2001年3月-2008年3月间,有选择地采用保守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