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近年来内皮祖细胞促进机体血管新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内皮祖细胞的定向分化和扩增的问题是影响其疗效和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贴壁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另外,分别以0.05,0.1,0.2BU/mL巴曲酶培养贴壁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说明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巴曲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加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0.1BU/mL浓度作用显著,且作用时间与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4例(38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35/38),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的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5/38)。结论 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至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王晓天  宋永胜  崔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555-2557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 Version 3中文版),分别对35例回肠膀胱术和25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回肠膀胱术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两种不同术式对膀胱癌术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而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1例胰腺癌组织中TFPI-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TFPI-2 mRNA和蛋白在中低分化、有神经侵犯、有淋巴转移、有血管浸润、分期晚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分化、无神经侵犯、无淋巴转移、无血管浸润、分期早的胰腺癌组织(均P<0.05).TFPI-2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12.0个月)明显长于TFPI-2低表达组(5.1个月,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TFPI-2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FPl-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和处理组(B组),缺血前15min从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α-硫辛酸,再灌注后1、3、6和12h分别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p65(NF-κBp65),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RNA(MIP-2mRNA)的表达。结果A组血清GPT和GSH-PX在1、3、6、12h都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血清GSH明显低于B组(P〈0.01);B组肝脏组织中NF-κBp65和MIP-2mRNA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α-硫辛酸能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增加GSH产生以及减少NF—κB的活化和GSH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06.
超选择瘤体内碘油栓塞小肝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经微导管超选择瘤体内碘油栓塞小肝癌的临床疗效.41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男39例,女2例;肝功能Child A级18例,B级23例;采用微导管技术,施行瘤体内碘油栓塞.术后1周肝功能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AFP值明显降低,(P<0.01).栓塞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和74%.超选择瘤体内碘油栓塞小肝癌疗效肯定,是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07.
邓福生 《安徽医学》1998,19(5):50-50,49
<正>甲状腺腺瘤行手术治疗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术后复发.本院1985~1996年收治甲状腺腺瘤1070例,其中因复发再次手术18例,占1.7%.现就复发的预防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例中女11例,男7例;年龄13~59岁,平均36岁.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最长22年,最短6个月,平均9年8个月.首次手术双侧腺瘤1例,单侧17例.手术方式:双侧腺次全切除1例,1侧次全切除10例,单纯腺瘤摘除4例,不详3例.二、再次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CD83+成熟树突细胞(mDC)和CD11b+耐受性树突细胞(tolDC)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分布。方法收集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内膜标本20例,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83和CD11b阳性反应血管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结果 CD83+mDC和CD11b+tolDC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内膜斑块、泡沫细胞以及新生血管周围,成熟的CD83+mDC细胞密度(8.34±1.20)个细胞/HPF较CD11b+tolDC细胞密度(5.31±1.24)个细胞/HPF高。结论 CD83+mDC和CD11b+tolDC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均有分布,mDC的增多和tolDC的减少可能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源性的树突状细胞(DCs)方法,在镜下可观察到培养出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比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细胞突起少。流式细胞术检测 CD80、CD86、MHC-Ⅱ分子在 imDCs 的表达显著低于在 mDCs 上的表达。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DCs 刺激 T 细胞增殖的能力随着 DCs 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比例条件下对刺激 T 细胞增殖的能力,imDCs 显著低于成熟 mDCs。该诱导方法可获得大量符合科研要求的小鼠骨髓源性 DC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在海人藻酸(kainie acid,KA)致痫模型小鼠海马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C57/B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KA致痫组,KA致痫组再根据KA注射后3、6、12、24、72h各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观察KA注射后小鼠的痫性发作情况,并采用Real—timePCR检测在KA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海马IL-6和MIP-2的mRNA丰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L-6和MIP-2在海马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致痫模型组小鼠海马IL-6和MIP-2的mRNA水平在KA刺激3h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高峰(P〈0.01),72h开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KA刺激24h,海马CA3区IL-6和MIP-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癫痫小鼠海马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升高,引发中枢炎症反应,可能成为癫痫发病的重要机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