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本院收治1例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咳嗽、喘息40余年,加重1周,呼吸困难3 h"入院.有哮喘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 ℃,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0/50 mm Hg,体型偏胖,平卧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经典Wnt/β-catenin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对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以及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4组:对照组、Wnt组、BMP组、Wnt3a和BMP-2联合组,在不同时间点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定量测定、Yon Kossa染色观察细胞向成骨分化和基质矿化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骨特异性标志物表达.结果 培养第7天,CCK-8测吸光度值联合组为0.845,Wnt组为0.738,明显高于对照组0.409(P<0.05).培养第6天和第12天,ALP活性吸光度值联合组为63.8和144.3,BMP-2组为40.8和10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和18.9(P <0.05).培养14 d后,联合组骨钙素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Runx2及Osterix表达量与其他组比较增高不显著.培养3周后,Yon Kossa染色显示联合组钙结节数量及大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Wnt3a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诱导能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3.
背景:组织工程骨支架常因支架材料的孔隙率不佳和无法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生物活性因子给种子细胞,导致支架对细胞的黏附及诱导性不强,成骨效率低下.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组织工程骨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复乳法合成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球呈正圆形,粒径10~100 μ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微球上分布均匀;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微球载药量为(1.00±0.18) μg/g;微球对其具有缓释效果;经45 ℃处理微球后测得微球载药量为(0.98±0.20) μg/g.说明合成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具有一系列良好的特性,为新型磁性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37岁.因右眼前线形黑影10 d,于2007年7月11 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眼病史,无宠物接触史,无不洁饮食史,无疫区居住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应;左眼视力1.0.右眼相对性瞳孔传人障碍(+),余双眼前段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5.
80年代以后微波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一种利用电磁微波加热的新型烹调器具,因具有加热速度快、卫生洁净、无油烟等特点,所以很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西方国家其普及率己越过80%。近几年,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微波炉也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76.
研究表明,白介素(IL)-17通路和Th17细胞在Behcet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1-3].干扰素(IFN)-α可控制Behcet病活动性炎症,减少复发次数[4-6].但目前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在体外将IFN-α分别与活动期Behcet病患者的CD4+T细胞共培养,观察了IFN-α对CD4+T细胞和初始T细胞IL-17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IFN-α治疗Behcet病的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内科确诊的活动性Behcet病患者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5岁.  相似文献   
77.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损伤后的有效修复是减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临床上治疗单纯横断伤或微小缺损的神经损伤多采用显微外科对位缝合方式吻合神经断端,但临床修复效果难达到预期。基于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学说,研究者发现小间隙套接缝合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因此,研发一种用来桥接周围神经断端的周围神经套接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为达到更好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效果,专家组研发并制作了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免疫毒性的周围神经套接管。该套接管的应用可以减少操作难度及手术时间,有效促进周围神经的选择性再生。然而关于可降解神经套接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科研应用流程还缺乏统一的定论和共识,为了规范周围神经套接管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本共识专家组结合周围神经损伤特点并经过反复讨论,达成了此共识。本共识为临床医师研发和使用周围神经套接管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8.
肖骏  王岩  周勇刚  林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94-96,i0005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复杂的全髋置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02/2003-06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5例。髋臼发育不良55例,外伤后畸形愈合18例,其他12例。其中66例既往有患髋手术史,所有患者均进行患髋X射线及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术前均采用Hispeed NX/I双层螺旋CT机(GE)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相应数据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0~44分,分值高表示疼痛减轻)、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方面,得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F为差]。结果:纳入患者85例,平均随访15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髋关节三维CT重建图像:85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髋臼、股骨头及其周围毗邻情况,还可消除扫描图像的置人物的金属放射状伪影。②患者髋关节手术前后关节功能:85例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46.3分,术后平均为90.4分,术后优良率达95.3%(81/85)。疼痛分数从术前平均1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42.5分。⑧患者髋关节手术并发症:随访病例中有1例术后出现足下垂,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3例在打入扩髓锉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部分裂隙骨折,骨折线均未到达小转子以下,属于Vancouver A型骨折,未给予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允许完全负重,均愈合,随访时无疼痛。2例患者术后有大腿疼痛,但是在四五个月后疼痛消失。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为复杂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提供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减少了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9.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视觉电生理新技术,它采用先进数字信号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同时分区刺激视网膜的不同区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各区域视网膜的电反应,并将视网膜各部分的反应分离提取出来,构成三维立体地形图,从而可定量和直观地分析视网膜的不同部位的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更可靠依据,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近年来mf-ERG在临床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0.
玻璃体内注药及玻切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儿童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 ,行玻璃体内注药并行玻璃体切除术者 3 8例 (Ⅰ组 )与单纯玻璃体内注药者 2 4例 (Ⅱ组 )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治愈率相似 ,但显效率Ⅰ组为 5 0 % ,Ⅱ组为 12 5 %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Ⅰ组中 7天内行玻切者有效率高于 7天后手术者。结论 尽早玻璃体内注药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可提高儿童眼内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