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背景:尿毒症患者在长期透析过程中会出现与透析密切相关的淀粉样变性病症,其主要激发因子是β_2-微球蛋白,如何去除血液中β_2-微球蛋白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目的:观察不同磺化度、国产与进口来源的两种聚醚砜血液透析膜材在体外静态接触人血清时吸附去除β_2-微球蛋白的能力.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膜材在~(125)Ⅰ-β_2-微球蛋白溶液和人血清中,于37℃孵育不同时间后对~(125)Ⅰ-β_2-微球蛋白和β_2-微球蛋白的吸附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的聚醚砜膜材对~(125)Ⅰ-β_2-微球蛋白的饱和吸附百分率由大到小依次是高磺化度聚醚砜>低磺化度聚醚砜>未磺化聚醚砜;但在血清孵育体系中,不同材料对β_2-微球蛋白的吸附均在30 min达到最大吸附值,最后稳定的吸附量由大到小依次是高磺化度聚醚砜>低磺化度聚醚砜>未磺化聚醚砜,不同来源的聚醚砜对β_2-微球蛋白的总体趋势完全一致.说明通过用膜吸附方式去除β_2-微球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聚醚砜进行磺化改性可显著提高材料对β_2-微球蛋白的吸附去除量,而且随着磺化度增加,膜吸附β_2-微球蛋白的量增加.  相似文献   
72.
人MDC1基因shRNA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反转录病毒介导的MDC1基因RNA干扰表达体系并观察其在官颈癌细胞(HeLa)中对MDC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MDC1基因的RNA干扰双链DNA片段重组到反转录病毒质粒pSilencer5.1-H1 Retro中,构建携带人MDC1基因的RNA干扰反转录病毒载体psiRNA-MDC1.经PT67细胞包装后,产生的莺组反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并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的细胞克隆.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DC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重组psiRNA-MDC1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的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MD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未十扰组.结论 携带人MDC1基因RNA干扰双链DNA片段的反转录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能明显抑制MDC1 mRNA和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DC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 方法正常对照组25例36眼;2型糖尿病组40例58眼,分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diabetic retinopathy, NDR),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3组.采用OCT分别测量正常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了解其差异性. 结果 正常人对照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和PDR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DR组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薄, PDR组较正常对照组RNFL厚.结论 OCT能定量观察糖尿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为指导治疗、随访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时间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更好抑制ACS的炎症反应。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即刻口服辛伐他汀20 mg,以后20 mg/d;B组在常规治疗1周后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hsCRP、IL-6,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结果两组用辛伐他汀1周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但与用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用药2周后TC和LDL-C水平下降明显(P<0.05)。A组用药1、2周后hsCRP、IL-6浓度较用药前下降(P<0.0 5)。B组用药1周后hsCRP、IL-6浓度较用药前下降(P<0.0 5)。A组在1、2周末hsCRP、IL-6浓度均低于B组(P<0.05)。血脂下降与hs-CRP、IL-6的水平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与降脂作用无关。辛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使AC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5.
超声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部彩超对肝外胆总管结石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胆总管分为上段、胰腺段及壶腹段,应用超声对168例胆总管结石分段进行定位诊断,并与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取石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8例胆总管结石全部经ERCP取石证实诊断,其中梗阻性134例,占79.8%;非梗阻性34例,占20.2%.ERCP取石术前超声检出159例,占94.6%;未检出9例,占5.4%.超声定位诊断159例,与ERCP比较符合146例,符合率91.8%,其中超声检出胆总管上段结石119例,术后证实110例;胰腺段31例,术后证实36例;壶腹段9例,术后证实13例.结论:腹部彩超对胆总管结石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ERCP取石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6.
肝胆手术病人便秘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常表现为便意少、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畅、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毒素,将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恢复。为探讨肝胆手术后如何预防病人便秘,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当日,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当日,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0%;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产前检查免疫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产前检查,为参照组。就两组产妇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结果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在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50例产妇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HiV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4%。在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数值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产前常规检查,同时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可尽早发现分娩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予以处理,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80.
程莉 《工企医刊》2001,14(6):94-94
本文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的19例中毒性痢疾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表现中毒性痢疾全身毒血症状严重,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无腹痛与腹泻。起病较急骤或以普通型开始,但1日至2日内迅速恶化,高热40℃,反复惊厥,精神萎靡,嗜睡昏迷,迅速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常需要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采集大便检查发现粘脓便,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 2 护理体会以迅速积极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尽早纠正休克和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