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 抑制剂治疗的影响.方法 活动性AS患者25例,10例给予etanercept治疗12周,健康对照21名,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表达;免疫磁珠法去除CD25+细胞,可溶性噻唑盐(WST-1)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活动性AS组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但FOXP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C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P<0.01).两组的CD4+CD25+细胞体外均能抑制T细胞增殖(P均<0.01). Etanercept治疗明显增加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和FOXP3 mRNA表达(P均<0.01),与CRP降低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表达FOXP3的CD4+CD25+Treg细胞异常,可能参与AS发生和发展;Etanercept治疗上调Treg细胞,可能是抗TNF-α治疗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1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25high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FoXP3基因mRNA表达,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SLE患者77例,正常对照25名.流式细胞法分析CD4+CD25high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FOXP3 mRNA表达.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high百分率下降,FOXP3基因表达下降;活动期SLE患者FOXP3基因表达与SLEDAI呈负相关,与红细胞沉降率、补体无相关.结论 CD4+CD25high百分率下降,FOXP3基因表达降低提示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低及功能下降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唾液腺超声(salivary gland uhrasonography,SGUS)对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46例表现为口干和/或眼干燥的患者,均完善SGUS,并采用2019年风湿病临床试验结果指标(outcome measures in rheumatology clinical trial,OMERACT)工作组超声评分系统对患者唾液腺进行评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未刺激唾液流率(unstimulated saliva flow rate, USFR)、Schirmer试验及血清学检查结果,193例完善唇腺活检检查。采用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识作为SS诊断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唾液腺超声评分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GUS诊断SS的准确性,并比较SS患者中SGUS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175例患者符合2016年ACR/EULAR共识为SS组,余71例不符合ACR/EULAR共识为非SS患者,两组患者年龄[(54.2±11.8)岁 vs.(53.4±14.9)岁,P=0.705]、女性(94.4% vs.93.1%,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109例患者SGUS阳性(≥2分),其中104例符合SS诊断,5例不符合SS诊断,SS组SGUS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S组(59.4% vs.7.0%,P < 0.001)。2019年OMERACT超声评分系统诊断SS的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 0.701~0.823),SGUS评分与ACR/EULAR共识的绝对一致性为69.1%(170/246),敏感性为59.4%(104/175),特异性为93.0%(66/71),阳性预测值为95.4%(104/109),阴性预测值为48.2% (66/137)。共81例患者SGUS、抗干燥综合征A (Sj?gren’s syndrome A, SSA)抗体双阳性,均符合ACR/EULAR共识,阳性符合率为100%(81/81);85例患者SGUS阴性且无抗SSA抗体,60例未达到ACR/EULAR共识,阴性符合率为70.6% (60/85)。在SS患者中,SGUS阳性组有更高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阳性率(83.1%对98.1%,P < 0.001)。结论: 2019年OMERACT超声评分系统在诊断SS中有重要价值,与抗SSA抗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比较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患者接受常规白芍总苷(TGP)单药治疗与TGP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TM)治疗6个月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 SS患者随机分为TGP单药治疗组(TGP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TGP/TM组)76例,治疗6个月,对患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ADR)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包括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SSDAI)、免疫球蛋白G(Ig G)和唾液流率。结果:TGP组出现5例次ADR,仅为轻度腹泻。TGP/TM组观察到67例次ADR,常见有便秘(15.8%,12/76)、颜面或下肢浮肿(13.2%,10/76)、头晕(13.2%,10/76)、手足麻木(10.5%,8/76)和手抖(10.5%,8/76)。16例(21.1%)患者因ADR停用TM。上述ADR均于停药后缓解。治疗6个月后,60例TGP/TM组患者治疗前后SSDAI评分为(5.49±0.62)分和(4.90±0.37)分(t=2.360,P=0.032),44例TGP组患者治疗前后SSDAI评分为(5.71±0.50)分和(5.08±0.44)分(t=2.117,P=0.029),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3,P>0.05)。34例TGP/TM组血清Ig G升高患者治疗前后Ig G为(21.56±3.62)g/L和(19.58±2.97)g/L(t=2.703,P=0.016),21例TGP组血清Ig G升高患者治疗前后Ig G为(20.77±3.03)g/L和(20.08±4.16)g/L(t=1.425,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81,P=0.012)。然而,2组治疗前后唾液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P联合小剂量TM治疗较单用TGP治疗p SS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g G。联合治疗ADR发生率虽较高,但多为轻度,可耐受,密切监测下多数患者可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恶性肿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其主要临床特征。SLE并恶性肿瘤国内报道不多,现报告2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元胞自动机技术建立的模拟神经球生长的动态模型,结合反应器中培养的神经球内部养分的扩散传递模型,求解了神经干细胞球内出现坏死细胞核的临界神经球尺寸和坏死细胞核的扩大规律,以及反应器内养分浓度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坏死细胞核的出现与体外培养条件有一定关系:神经球培养密度、培养基养分浓度和培养基与神经球之间的传质情况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坏死细胞核的出现主要取决于神经球的尺寸,过大的神经球内必定会出现坏死细胞核,即使在生物反应器中良好的外部培养条件下也不可能抑制它的出现。此外,神经球内由于氧缺乏而形成的坏死细胞核的出现要早于由于葡萄糖缺乏时的情况,并且坏死细胞核一旦出现,其增长速度就非常快,有可能很快使整个神经球成为坏死细胞球。本文所建立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及各种生物反应器培养条件下神经球内的传质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神经球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与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综合征(Sjoe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尤其是涎腺和泪腺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口干(口干燥症)和眼干(干燥性角结膜炎),但全身任何系统、器官均可受累。口眼干燥不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者称原发性SS,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者称继发性SS。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1989年发现的一种线性、单链RNA病毒,能够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并可引起多种免疫介导的肝外表现,如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扁平苔藓等。近年研究发现HCV感染可能与原发性SS有关。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患者:女,56岁。因“反复肝损害25年,加重伴贫血、出血3年,关节肿痛3个月”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77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和腹胀,外院多次查肝功能均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而慢性指标(麝香草酚浊度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强阳性,诊断为“慢性肝炎”,予以保肝治疗,病情稳定。1984年4月上述症状加重,第1次在我院传染科住院诊治,查血和尿常规、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乙肝病毒标志“三抗”(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均正常,白蛋白/球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6岁。因“反复肝损害25年,加重伴贫血、出血3年,关节肿痛3个月”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77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和腹胀,外院多次查肝功能均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而慢性指标(麝香草酚浊度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强阳性,诊断为“慢性肝炎”,予以保肝治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一个严密调控的过程。自身耐受的基本机制是清除胸腺中的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清除)。但是,自身反应性克隆可能逃脱胸腺选择进入外周。外周耐受的维持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克隆无能、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免疫不识别以及多种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