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室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仪器及器材的大量使用,对手术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好日益增多的各种仪器及用品,管理好出入手术室的人、物和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是现代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2.
颈椎手术围手术后期麻醉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围手术后期出现的麻醉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2例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后期出现的麻醉并发症情况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136例患者术后恶心或呕吐;15例患者术后拔管时烦躁;1例拔管后呼吸抑制;6例苏醒延迟;94例患者术后早期便秘,31例轻微尿潴留;12例术后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术后心律失常、冠心病、应激性溃疡各1例。使用不同的镇吐方案治疗与未作预防组相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使用镇痛治疗的患者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较未使用者明显增加(P<0.05)。出现术后烦躁及幻觉症状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术中出现低血压和术毕前过早停止吸入麻药者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颈椎手术围手术后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多且复杂,发生因素也不尽相同,术中严密的观察和提前预防是减少此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目前尚无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就能满足所有手术麻醉的需要。临床麻醉中往往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药物以满足手术的需要。通过相关药物的联合作用可以使麻醉效果增强 ,用量减少[1] 。比如 ,静脉麻醉药联合诱导 ,可以产生明显的催眠效应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远远大于其对心血管抑制的不良反应。这样可以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由此产生 ,是否复合的静脉麻醉药物越多麻醉效果越佳 ?本研究比较了咪唑安定 芬太尼两药联合与咪唑安定 丙泊酚 芬太尼三药联合催眠协同作用的效果 ,以把握合理的联合配伍和使用方…  相似文献   
94.
异丙酚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高位脊髓横切(SCT)慢性期腹主动脉对α-肾上腺素受体(α-AR)激动剂的反应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D)的血管机制及异丙酚对AD的抑制作用。方法 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CT组,取SCT4周后大鼠腹主动脉,通过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去氧肾上腺素(Phe)、可乐定以及异丙酚的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位SCT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环对NE、可乐定的反应性升高(P〈0.05或P〈O.01),而对Phe的反应性没有明显改变。SCT后大鼠血管环对异丙酚的舒张作用更敏感(P〈0.05或P〈0.01)。结论 对α2-AR激动剂敏感性上调可能是高位SCT大鼠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原因,而α1-AR在血管高反应性中不起作用。SCT大鼠血管对异丙酚的舒张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5.
麻醉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教学在于理论和经验并重,合格的临床麻醉医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又要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能结合病情的不断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治疗。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麻醉学临床教学有两种极端化的倾向:一是重实践轻理论,培养出只重实践的“麻醉师”;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而这两者都无法及时和准确地判断病情和治疗患者,因此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是临床麻醉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62例,接受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1:1混合液。给药后30min内测定各末梢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统计阻滞完善率,评价术中麻醉效果,记录麻醉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局麻药用量为(26.7±3.9)ml。桡神经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P<0.01)。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完善率高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麻醉总有效率为93.5%(58例),持续时间为(7.8±1.9)h。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异丙酚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小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小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脊髓神经元取自孕14d胎龄小鼠的胎鼠,于含B27的神经细胞培养基中培养7d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组);50μmol/L异丙酚组(P50组);TNF-α组(TNF-α组);25μmol/L异丙酚+TNF-α组(P25+TNF-α组);50μmol/L异丙酚+TNF-α组(P50+TNF-α组);100μmol/L异丙酚+TNF-α组(P100+TNF-α组),各组中加入相应终浓度的异丙酚孵育30min,再加入TNF-α至终末浓度为2000U/ml,培养24h后,采用碘化丙锭/Hoechst 33342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cl-2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TNF-α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1),不同浓度异丙酚预先给药可减弱TNF-α诱导的上述改变(P〈0.05)。结论异丙酚可抑制TNF-α诱导小鼠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8.
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及需关注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a来完成的546例脊柱肿瘤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的资料,以及手术出血、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等。[结果]546例患者无1例术中死亡。手术平均出血1997ml。3例发生急性肺水肿,3例怀疑有喉头水肿,带管送返病房。1例颈椎手术患者术后有暂时性的失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者有3例发生导管打折。无1例发生术中气管导管脱落。[结论]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要注意预防和处理术中的大量失血,做好气道管理,避免各种体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高位脊髓损伤大鼠外周a1-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L组,n=24)和对照组(C组,n=6)。L组大鼠采用改良Aliens打击法建立脊髓胸。节段损伤动物模型,术后3周随机分为4个亚组(n=6),分别静脉注射苯福林1btg,/kg(P1亚组)、2μg,/kg(P2亚组)、3μg/kg(P3亚组)和4μg,/kg(P4亚组),C组亦分次分别静脉注射苯福林1、2.3和4μg/kg,观察注药前、后大鼠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大鼠给药前体重减轻、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与基础值比较,C组和L组给药后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与C组比较,L组给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率增高(P〈0.05或0.01)。结论 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a1-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调查鼻内镜术中知晓的发生,研究其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0例鼻内镜手术病人,麻醉采用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2 ml、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和琥珀胆碱2 mg/kg麻醉诱导,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麻醉,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AEPI。麻醉医生根据血流动力学和经验调整丙泊酚TCI效应室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另安排一耳鼻喉科医生负责记录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置入鼻内镜后、鼻腔填塞及术毕时各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手术顺利,麻醉诱导后全组患者MAP和HR显著下降(P<0.05),全组与诱导后相比,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差异,全组患者基础AEPI值平均为76.9±9.6,诱导后明显下降(P<0.01);全组患者中3例出现术中知晓,发生率为10%,知晓发生时间分别在置入鼻内镜、鼻腔填塞时;全部知晓者无疼痛回忆。3例患者出现术中知晓时AEPI值均高于40,其余27例患者AEPI值无一例高于40。结论鼻内镜手术时间短,凭经验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实施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高,表现为AEPI值偏高;以AEPI作为麻醉深度的指标,可减少或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