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医药卫生   793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7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者男,24岁。因项枕部不慎触及接通1 kV 直流电的铜板,伤后即昏迷约10 min,运送途中呕吐3次,伤后8 h 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60~80次/min,呼吸14~20次/min,血压104/73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楚,心率60~80次/min,各瓣膜区顺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烧伤创面分布于项部及枕部等,面积约3%TBSA。患者颈项部有一切割伤裂口,长约8 cm,可见深层肌肉坏死,枕骨裸露12 cm×8cm,呈瓷白色。CT 检查提示:脑水肿、颅内积气、脑出血、头皮广泛肿胀。诊断:(1)项枕部高压电烧伤。(2)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2.
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PLC主要包括韧带、肌肉肌腱复合结构,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膝关节内翻、胫骨外旋和后坠.其功能是其他韧带结构成功修复的基础,因此PLC损伤后的修复重建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PLC的诊治仍然棘手而富有挑战性,需通过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才能提高其诊治水平.生物力学最新研究提示外侧侧副韧带、胭肌腱和胭腓韧带是PLC最为重要的稳定结构,外侧侧副韧带不仅是抗膝关节内翻结构,而且最新发现其在屈膝30(内也是重要的抗外旋结构,胭肌腱和胭腓韧带在屈膝超过60(才是主要的抗外旋结构.该文旨在对PLC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平均年龄为35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颅神经受损、小脑或脑干受压、癫癎和颅内压升高.病灶位于第四脑室内、枕骨板障内、CPA、CPA-斜坡和CPA-中颅窝底各为4、1、7、4和7例.CT上均表现为低密度;MRI上多数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征象.本组经枕下正中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各为5、11和7例.4例因为包膜粘连脑干行次全切除,余者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无菌性脑膜炎和暂时性颅神经麻痹.术后22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平均随访5年,1例6年后复发再手术.结论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的后颅窝表皮样囊肿可以做到全切除,且无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开放滑膜切除(OG)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AG)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复发率、复发时间、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方法 4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PVNS患者分别行OG(19例)和AG(27例)治疗。OG组采用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滑膜切除,AG组通过高位前外侧、标准前内侧、后内外侧以及髌上外侧的关节镜入路完成滑膜切除。结果 46例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OG组为12~60(31±14.7)个月,AG组为12~72(35±17.8)个月。复发率:OG组为15.8%(3/19),AG组为18.5%(5/27)(P〉0.05)。复发时间:OG组为2~4年,AG组为0.5~4年。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OG组分别为(134.2±22.1)°、(79.8±8.4)分、(81.9±9.3)分,AG组分别为(139.2±17.9)°、(81.6±9.3)分、(85.2±7.6)分,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97、0.504、0.193)。除AG组1例复发于术后6个月外,余复发病例均〉2年。结论两种方案的复发率相当,膝关节评分也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弥漫型PVNS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5.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后内侧韧带结构(posteromedial complex,PMC)或后外侧韧带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4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异体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期重建增强PMC或PLC损伤.其中24例行ACL和PCL重建+PMC重建,19例行ACL和PCL重建+PLC重建.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3.10±9.65)个月.患者在0°和20°应力测试时稳定性均完全恢复.IKDC评分入院时均为显著异常(D级),术后随访时正常(A级)29例(67%,29/43)、接近正常(B级)11例(26%,11/43)、异常(C级)3例(7%,3/4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6.7±4.2)分,末次随访时为(89.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3,P<0.01).结论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于关节镜下行ACL和PCL联合重建,同期行关节外韧带结构修复增强,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outcomes of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and repair of the injured posteromedial complex (PMC) or posterolateral complex (PLC) structures of the knee joint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ligaments injuries of knee. Methods From March 2005 to May 2007, 4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igaments injuries of knee underwent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combined ACL and PCL with allograft tendons and augmentation of PMC. The other 1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pair the PLC in addition to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and Lysholm knee score were used for fun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33.10±9.65 months. The stability recovered when stress was applied to the knee at 0° and 20° of flexion. According to IKD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severely abnormal (graded D) in 43 cases before surgery to normal (graded A) in 29 cases (67%), nearly normal (graded B) 11 cases (26%) and abnormal (graded C) 3 cases (7%) at follow-up. The average Lysholm score of the all cases were 46.7±4.2 and 89.6±2.8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 respectively (t=8.563, P<0.01). Conclusion Excellence clinical results and good stability were achieved with arthre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combined with repair or augmentation of the PMC and PLC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06.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用Gamma钉固定治疗46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股骨转子间骨折2个月、股骨转子下骨折5个月。患肢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7.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骨折远端长度较短,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而传统钢板固定法不但对骨折端血供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容易造成皮肤坏死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治疗比较棘手。我们自2005年1月~2006年9月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8例,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干预因素对供皮区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按循证医学的原则去探讨较厚供皮区的较好覆盖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①不同生物敷料覆盖供皮区的观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8例患者16鼓皮供区分为8个区组,每组4个创面。观察区分别行"L"、"Z-S"、"Z-Y"、"Z-J"覆盖。②复合皮与凡士林油纱覆盖供皮区的对比观察:选取后躯作供皮区,取皮厚度0.6mm,共23例,将1鼓供区创面一分为二,共46处创面,形成23个对子,随机选取1组应用"F"覆盖,对照区单用"L"。③皮下注液对取皮厚度的影响:当同时切取2鼓时,1鼓注液另一鼓不注液;当切取1鼓时,其中1/2注液,另1/2不注液。皮下注液完成后,同一医师用同一皮鼓切取同厚皮肤(0.6mm)。取皮结束时供皮区均应用凡士林油纱覆盖。用活检器分别取自游离皮肤组织注液区和非注液区各一块,置体积分数10%的中性缓冲甲醛中固定。结果从愈合天数上观察不同覆盖物中以"Z-S"组愈合最快,其次是"L"组,自愈最慢的是"Z-Y"组。"Z-J"组供区愈合后外观瘢痕增生程度及患者自诉瘙痒、疼痛程度明显减轻。"F"组瘢痕增生程度及患者自诉瘙痒疼痛程度最轻,外观接近正常皮肤;取皮前皮下注液后使得皮肤线向外推移,较少或不伤及网状深层,便于取得较薄的中厚皮,从而有利于供皮区愈合。结论对于中厚或厚中厚供皮区如条件允许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所形成的复合皮移植效果最好,桀亚敷料皮加自体微粒皮或生物敷料A加自体微粒皮进行供皮区覆盖、皮下注液后取皮等方法均有助于提高供皮区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9.
脓毒血症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血症(sepsis)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最终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近些年来针对脓毒血症治疗研究进展迅速,皮质激素、激活蛋白C、血管活性药物已早期应用到临床。新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了脓毒血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比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与唑来膦酸钠注射液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分为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组(40例,治疗时间3个月/年,连续3年),唑来膦酸钠注射液组(42例,治疗时间1次/年,5 mg/次,连续3年)。同时口服碳酸钙D3(600 mg/d)、骨化三醇(0.25μg/d)。采集患者基线及治疗3年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肾功能、血钙(blood calcium,BC)、血磷(blood phosphorus BP)、骨碱性膦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照;以视觉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骨痛情况,判定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次及发生率。结果(1)对两组患者肾功能、血钙、血磷、骨碱性膦酸酶水平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评价: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鲑鱼降钙素组VAS评分较唑来膦酸钠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积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升高幅度高于鲑鱼降钙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本研究中唑来膦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唑来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治疗3年均有效提高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其中唑来膦酸钠组优于鲑鱼降钙素组。两种治疗均有效减轻患者骨痛症状,鲑鱼降钙素组临床疗效优于唑来膦酸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