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中药脱痂膏对烧伤创面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脱痂膏对深度烧伤创面的脱痂机制。方法:取经脱痂膏和Ag-SD霜换药的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及渗液,用抗CD68单抗标记深度烧伤创面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并计数创面渗液细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使用脱痂膏的创面组织含有较多的CD68+细胞(巨噬细胞),而创面渗液细菌数量与Ag-SD组无明显区别。结论:脱痂膏通过招引巨噬细胞至创面局部,吞噬和分解坏死组织,从而达到脱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我科自1997年3月~2000年3月,采用松质骨加压螺钉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3.
44.
葡萄球菌药性及质粒图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调查葡萄球菌在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烧伤科及胸外科分离的67株葡萄球菌进行初步分类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并观察质粒图谱的差异。结果 烧伤科菌株主要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组成。仅对去甲万古霉素、利福平保持高度敏感,多数菌株含有2条分子量不同的质粒带;胸外科菌株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CNS)组成,对抗生素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质粒图谱未发现相同的图形。结论 尽管烧伤科与胸外科都存在葡萄球菌感染,但其实质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短期强化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对50例(76眼)弱视患儿连续30天进行弱视强化综合训练,1次/d,1h/次。结果治愈8眼,进步65眼,无效3眼。结论通过医院短期强化培训,系统,规范化的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弱视眼视力。  相似文献   
46.
47.
48.
目的:讨论微创小切口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23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采用撬拨辅助微创外侧小切口复位,术中侧位,轴位及Broden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形态及关节面恢复情况满意后,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所以病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无内固定物断裂,无骨折不愈合,术后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关节面恢复平整,患者负重行走后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87%结论:微创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术1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1994年用肝门血流间歇阻断法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术144例,其中肝门血流阻断10~15min98例,阻断16~20min46例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病死率为1.7%.文章讨论了手术方法的安全H。、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作者认为常温下阻断第一肝门血流切肝术是一种安全而叉简便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50.
绿脓菌素(Pyocyanine;Py)是绿脓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吩嗪类化合物。1924年由Wrede和Strack从绿脓杆菌培养液中分离出,后来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和表征。以后的工作多从Py的生物合成、结构与性质及抗生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Py的抗生作用机理以及与临床感染的关系研究的甚少。直到1980年Hassan等人用Py对大肠杆菌进行了研究,他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加到培养液中能对抗Py对大肠杆菌的抗生作用,而使细胞得到预期的保护。于是,鉴于烧伤临床近年来产色素的绿脓杆菌检出率下降,而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金葡球菌的检出率上升。我们参考Fra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