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目的 探讨肝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患儿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探讨肝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检测EGF,用放射免疫法检测MA和β2-MG,比较110例肝素组HSP和105例时照组HSP治疗前后EGF、MA、β2-MG水平的变化;并临床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 ①肝素组与对照组水平在治疗前EGF、MA、β2-MG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组EGF、MA、β2-M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35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患者的应激反应及临床指标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天长市中医院麻收治并接受TEP术的患者共98例,按照数字随机表达法对所有患者的入院序号进行随机分配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全身麻醉。麻醉前(T1)、手术开始即刻(T2)、术毕30 min(T3)、术毕1 h(T4)及术毕6 h(T5)共5个时间对比2组的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T1及T2阶段NE、E、MAP及HR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至T5阶段,观察组的NE、E、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细胞因子IL-6,CRP及WB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的细胞因子IL-6,CRP及WBC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6~72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EP术中选择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患者围术期间的应激反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缓解术后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3.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对儿童紫癜性肾炎血浆FDP和Fib、血清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结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两组疗程为6个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FDP、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浆FD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增加,24 h尿蛋白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0.59%)(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浆FDP和Fib及血清24 h尿蛋白水平,增加白蛋白,从而减轻患儿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探讨肝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探讨肝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检测血浆VEGF,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MA和β2-MG,比较35例肝素组HSP早期肾损害患儿和31例对照组HSP早期肾损害患儿治疗前后VEGF、MA、β2-MG变化;并临床追踪观察3个月。结果:①肝素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MA、β2-MG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组VEGF、MA、β2-MG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访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的比较肝素组较对照组有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肾损害持续时间比较肝素组较对照组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HSP患儿VEGF和MA、β2-MG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406,P〈0.05。结论:肝素能降低HSP早期肾损害患儿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缩短肾损害的时间,对HSP肾损害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55.
摘要:目的在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变化,尤其针对轴索
损害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对EAE大鼠的脑和脊髓进行HE染色、LFB髓鞘染色和Bielschowsky染色,分别以间接免疫荧
光方法双染标记非磷酸化神经丝蛋白(SMI-32)和髓鞘碱性蛋白(MBP)MBP,以及轴索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MBP。结果
脑和脊髓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形成典型的袖套改变,伴有大片状脱髓鞘,轴索结构排列紊乱,呈空泡样缺失。SMI-32染
色证明发病14 d脊髓白质内出现大量非磷酸化的神经丝蛋白,可见APP堆积形成轴突卵形体。表明发病早期即出现了明显的
轴索损害,且髓鞘脱失和轴索损害的发生不同步。结论EAE大鼠不同发病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发病高峰期的炎症
浸润最明显。EAE的轴索损害开始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35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对氧磷酶(PON)、丙二醛(MDA)水平及其对HSP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诊断为HSP患儿47例,另选取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儿童CAT、PON、MDA等指标,并分析HSP患儿CAT、PON及MDA水平与其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 HSP患儿的CAT和PON均低于对照组,而MDA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伴有血尿或蛋白尿的患儿CAT和PON水平均较无血尿或蛋白尿患儿低,而伴有蛋白尿HSP患儿MDA水平高于无蛋白尿HS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的血清CAT、PON水平与蛋白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74、-0.647,P均0.05);MDA水平与蛋白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59,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CAT、PON水平显著下降,而MDA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HSP肾病严重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57.
背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骨组织力学性能测试的试验标准。以往将传统传感器引入骨折位移的研究,存在精度低、高消耗成本等问题。 目的:采用数字散斑法测量肱骨骨折内固定后钢板螺钉的位移特点。 方法:取8根肱骨,于其中点横断,制造肱骨中段骨折模型。将标本用8孔钢板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4枚螺钉。将实验模型设计成5种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状态a是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未锯断,模拟骨折愈合),状态b是在状态a锯断后基础上近端去1枚螺钉,状态c是在状态b的基础上远端去1枚螺钉,状态d是在状态c的基础上近端去1枚螺钉,状态e是在状态d的基础上远端去1枚螺钉。螺钉编号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1-8号,即骨折线上位螺钉为1-4号,骨折线下位螺钉为5-8号。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100 N与500 N测量,通过相关软件计算位移。 结果与结论:在不同载荷间的总位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155,P < 0.001),即随着加载力的增大,5种模拟状态下第4钉、第5钉的总位移值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提示骨折线两端的2枚螺钉是承受较多应力的部位(应力集中),易于发生断裂,应选用比现有螺钉直径增大1-2.5 mm的螺钉,增加骨折线旁固定螺钉的稳定性以避免断钉等后遗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58.
目的 采用药理学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phfMRI)研究鼻喷给药途径下中枢镇痛药物激活人脑的功能部位及作用机制.方法 18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试验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行为学试验中记录受试者主观感受及药物作用时间,两周后行正式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试验任务分两次EPI扫描(鼻喷药后7 min和25 min),共完成143次扫描.EPI扫描时给予试验者手背痛刺激.试验数据采用Matlab 6.5及SPM 2等软件行后处理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 ①该药起效作用时间集中在鼻喷药后15~35 min,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药时曲线相近.②该药作用于人脑受体分布的相关激活脑区主要位于:皮层区:额叶(眶额回、额内上回、额上回)、颞叶(脑岛、颞中回、颞下回)、顶叶(楔前回)、边缘系统(扣带前回、扣带中回、海马、海马旁回)等;皮层下区(苍白球);小脑(小脑皮层6~9区、小脑脚、小脑蚓部).③多数受试者第二阶段激活脑区数量与程度强于第一阶段(P<0.01).结论 phfMRI观察和研究经鼻腔给药后脑功能激活区及其机制是可行的.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脑功能试验验证了人脑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主要分布区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59.
目的:研究反复冻融对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后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是否有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异体跟腱,经密封包装和Co60照射灭菌后,-80℃和室温20℃反复冻融。选用36只体重2.0~2.5kg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行ACL重建手术,其中18只左、右膝分别用冻融1次(对照组)、2次的移植物,另外18只左、右膝分别用冻融3次、10次的移植物。术后6周、12周分批宰杀取材。每一时段各组随机取4条重建ACL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各组剩下5个膝关节用于形态学研究),检测重建前交叉韧带最大载荷、刚度、最大载荷能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和能量密度。结果:6周时冻融10次组最大载荷(26.38±4.71N)及最大载荷能量(0.52±0.07N·m)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时各组间的所有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术后6周反复冻融10次同种异体跟腱重建的兔膝ACL的抗拉强度高于冻融次数少组,但术后12周不同反复冻融次数对重建ACL生物力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0.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收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6例MCI患者和30例AD,并以45例健康老人作对照组(NC).使用美国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 (1)3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Fz脑区N2以及在靶波幅Fz脑区P2P3和非靶波幅F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2)AD主成分N2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MCI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MCI组和A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提示作为反映MCI和AD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MCI和A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P300检查可作为老年精神科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