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术前吸烟对食管鳞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住院病理结果核查。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吸烟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Cox回归评估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果 吸烟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2),开始吸烟年龄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74,P<0.001);不吸烟患者的生存期优于吸烟患者(P<0.001),然而男性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5),并且不吸烟患者中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吸烟不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发病年龄与开始吸烟年龄高度相关;术前吸烟对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2.
食管癌变过程中p53、BrdU、P21waf1和PCNA 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P21waf1、PCNA及S期细胞标记指数(BrdU)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食管活检组织179例(正常上皮3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117例,不典型增生(DYS)31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26例以及同一个体食管癌手术标本37例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正常上皮7例,BCH 29例,DYS 23例)p53、PCNA、BrdU和P21waf1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病理形态学相似的食管正常、各级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53、P21waf1、PCNA和BrdU蛋白表达变化相似.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p53和BrdU阳性细胞数均呈上升趋势,但P21waf1呈下降趋势(P<0.05).BrdU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食管癌变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分子变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可能起重要的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P21waf1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1973—2005年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家访和(或)电话问卷调查、生存随访及住院病历复核和临床病理信息采集等,按照首次确诊时间,将这些患者等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11年(1973—1983、1984—1994、1995—2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三个11年间磁县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布,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三个时间段5年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三个时间段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成功随访3 160例(96.7%)食管癌患者,其中第一时间段984例(31.1%);第二时间段1101例(34.9%);第三时间段1 075例(34.0%)。三个时间段患者的生存率依次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分别是8%、15%和41%(P=1.2E-77)。第二和第三个时间段中同一病理分期的患者比较,Tis+Ti(早期)和T2期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T3+T4期患者(中晚期)第三个时间段明显高于第二个时间段(P=7.0E-7);均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1.5E-13)。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性别、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和残端癌阳性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973至2005年间食管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三个时间段均为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中晚期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明显提高。性别、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和残端癌阳性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胸腺嘧啶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及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地区病理证实的275例食管鳞癌(SCC)及129例贲门腺癌(GCA)患者和315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采用PCR基础上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检测法(PCR-RFLP)对其NTHFR和TS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MTHFR677 CC、CT及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45%和31%;SCC组分别为19%、38%和43%;GCA组分别为19%、35%和46%.对照组TSER3R/3R(4R)、2R/3R及2R/2R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34%和2%;SCC组分别为62%、35%和4%;在GCA组,分别为63%、30%以及7%.②与MTHFR677 CC及MTHFR677 CT两基因型相比,TT携带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2倍(OR=1.62,95%可信区间(CI)为1.15~2.30,P=0.006),而GCA OR=1.81(95%CI为1.17~2.81,P=0.008).③与其他基因型相比,纯合突变型(TSER 2R/2R)患SCC的危险度升高2.44倍(OR=2.44,95%CI为0.89~6.73,P=0.084),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94倍(OR=3.94,95%CI为1.29~12.0,P=0.016).④相对于无基因突变者,仅有MTHFR677 TT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0倍(95%CI为1.13~2.28),患GCA的危险度升高1.84倍(95%CI为1.17~2.88),仅有TSER 2R/2R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89倍(95%CI为0.62~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56倍(95%CI为1.03~12.3),双突变型组合(MTHFR677 TT和TSER 2R/2R)携带者在SCC组中占1.5%,在GCA组中占3.1%,在对照组中未检测到.结论:突变型MTHFR677 TT及TSER 2R/2R增加安阳地区人群SCC与GCA的易感性,当二者共同存在时,肿瘤的易感性更高.MTHFR与TS基因多态的存在可能是SCC与GCA地理分布一致性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2 470例食管鳞癌患者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生物样本资料库(1973-2015年),具有详细大体类型和淋巴结转移记录。采用χ~2检验分析大体类型在各种临床特征间的分布差异;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4种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4种大体类型中,溃疡型最常见(45.0%),其次为髓质型(40.9%)和蕈伞型(10.0%,),缩窄型最少见(4.1%)。缩窄型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最高(45.4%),其次为髓质型(42.6%)和溃疡型(40.9%),蕈伞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最低(35.0%)(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显著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显示,食管鳞癌4种大体类型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溃疡型,髓质型,缩窄型相对于蕈伞型风险依次升高。结论食管鳞癌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判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5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1例咳嗽伴反酸及胸骨后烧灼感。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给予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及促胃动力药等治疗,23例患者口服药物7~14d时症状缓解,21d左右症状消失;17例患者口服药物15~21d时症状缓解,4周时症状消失;10例症状较重者服药4周时症状明显减轻,总疗程≥2个月。结论:患者通过改变饮食及睡眠习惯,应用抑酸剂及抗反流药物,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等原发病,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河南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鳞癌、贲门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高发区食管鳞癌组织(44例)、贲门腺癌组织(18例)进行HPV-DNA检测.结果:食管鳞癌及贲门腺癌组织中均检测到HPV16 E6 DNA表达,但食管鳞癌HPV16 E6 DNA表达(84%,37/44)明显高于贲门腺癌(44%,8/18),P<0.01.食管鳞癌及贲门腺癌组织中,高危型HPV16 E6 D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级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同一地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均有不同程度HPV感染,提示HPV可能是两者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9和抗氧化蛋白PRXⅥ在不同胎龄胎儿食管上皮中的表达特征及与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常规光镜观察检测S100A9、PRXⅥ蛋白在胎儿食管中的表达特征。结果:S100A9在不同胎龄胎儿食管上皮中总阳性率为66%(21/32),胚胎发育中后期S100A9阳性率明显高于胚胎早期,PRXⅥ总阳性率为72%(23/32),5-6月胎龄的食管上皮中PRXⅥ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胎龄。结论:胎儿食管上皮中S100A9、PRXⅥ蛋白的表达与胎龄密切相关,提示S100A9、PRXⅥ蛋白的表达可以反映胎儿食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