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穴区带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掌握,经济,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更适宜在广大农村中应用。我们共治疗150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24~28岁者居多。发病时间长短不一,最短1日,最长7个月,一月内发病来诊者最多。绝大部分为急性炎症期,少数者为瘀乳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普通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第3天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及给予的护理措施。结果:42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7例,无创机械通气25例,无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机械通气治疗及护理后第3天有创组与无创组患者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HR、RR、Pa CO2明显降低,Pa O2、Sa O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病房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均满意,临床护士应严密监护患者病情变化及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才能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4.
<正>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owing to left heart diseas,简称为PH-LHD)指左心一系列病变如收缩与舒张障碍,瓣膜疾病等导致的左心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最终进展为肺血管重构、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高压的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主诉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85919例食管鳞癌病例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50万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根据AJCC食管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系统(第6版)进行病理分期,其中早期(0/Ⅰ期)8129例,中晚期(Ⅱ/Ⅲ/Ⅳ期)777...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贲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家访、医院病案资料整理分析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豫北地区及河北磁县的双源癌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首次诊断的双源癌患者431例,另检出漏诊双源癌112例,共543例。[结果]双源癌男∶女=5.12∶1,高发年龄60~70岁。双源癌中食管癌和贲门癌均以Ⅱ期居多(55.56%、36.17%);食管癌以中分化为主(62.81%),而贲门癌以低分化为主(48.41%);食管癌发病部位以中段居多(66.67%);食管癌以髓质型和早期癌比例最高(均为33.07%),贲门癌以蕈伞型(29.92%)居多。双源癌家族史阳性率40.13%,男性高于女性(43.18%vs20.00%,P=0.049)。5年生存率17.54%。[结论]食管/贲门双源癌漏诊率高,发病以男性为主。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28.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高癌家族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食管癌家族聚集性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逐户调查.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448户1 107人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共收回264份问卷.264户中,有家族性食管癌共153户(58%).直系三代中发生10例以上食管癌患者的家庭有5户(2%),7例患者的家庭有8户(3%),而三代中发生6例、5例、4例和3例食管癌的家庭分别为13户(5%)、21户(8%)、28户(11%)和46户(17%).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发生十分常见,提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反流性食管炎(RE)的流行病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采用RE问卷调查、胃镜黏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技术,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RE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胃镜检查共发现26例RE患者(26/412,6%),RE洛杉矶分级B级为主(23/26).41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居民中,327例接受问卷调查,其中RE患者21例;RE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烧心(33%),反酸(32%),反胃(30%).以胃镜检查正常者21例为正常对照,RE患者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和间变(DYS)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未检出食管癌、肠上皮化生和Barrett's食管;RE患者食管下段上皮乳头高度和密度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正常对照无浸润.结论:食管上皮乳头升高和乳头密度增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RE主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常伴有BCH和DYS改变以及极少的Barrett's食管发生率,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的发生模式可能与西方不同.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食管腺鳞癌(esophage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EAS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加深对EASC的认识。方法:494 例EASC患者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资料库,其中男性361 例,平均年龄(61.47± 8.32)岁;女性133 例,平均年龄(65.56± 8.06)岁。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寿命表法计算5 年生存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高低发区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资料同期EASC检出率为0.196%(494/ 251 707),男性EASC明显多于女性(男:女= 2.7 1 :1);男性和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69岁(39.6% vs . 40.6%)。 男性患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R2=0.063),而女性呈上升趋势(R2= 0.004)。 此外,食管癌低发区EASC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发区(53.1% vs. 46.9% ,P < 0.001)。 参照食管癌TNM 分期标准,Ⅱ期与Ⅲ期患者居多,均占40.8%(173/ 424);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47.0%(206/ 438),淋巴结阳性转移枚数以1~2 个居多,阳性率为48.5%(100/ 206)。 此外,行术前活检病理467 例中,术前正确诊断率仅53.96%(252/ 467)。 治疗方式以单纯手术为主,占88.8%(419/ 472),单纯放疗化疗者仅占1.9%(9/ 472)。 不吸烟不饮酒男性患者5 年生存率比单纯吸烟男性者高(26.5% vs . 12.1%);Ⅰ期、Ⅱ期、Ⅲ+ Ⅳ期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后3 年生存率依次为64.7% 、50.9% 、48.5% ;而3 个TNM 分期患者手术+ 放化疗后3 年生存率依次为51.7% 、47.8% 、33.1% 。结论:EASC是食管恶性肿瘤中罕见的类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误诊率高,吸烟影响患者预后,EASC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其他治疗方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