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5例于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BTX-A+电针组(20例)和BTX-A组(15例)。两组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 200IU(4mL),BTX-A+电针组辅以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肾俞、会阳、八!,每日1次,每次40min,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状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测尿道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导尿量及尿失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BTX-A+电针组优于BTX-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闭合压及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BTX-A+电针组对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闭合压的改善较BTX-A组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BTX-A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初步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86例(100眼)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飞秒激光组),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2个月的BCVA、术源性散光(SIA)、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及干眼分级,并与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81例(100眼)患者(传统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手术并发症及应用体会进行总结分析.2组间的数据比较应用成组t检验,对于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中AVE及EPT分别为6.38%±1.96%,(6.03±2.25)s,而传统组分别为10.13%± 1.64%,(8.01±1.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73,P均<0.05);飞秒激光组术后BCVA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O.05);飞秒激光组的SIA为(0.38±0.24)D,与传统组[(0.64±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Ⅲ级核及以下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而Ⅲ级核以上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t=3.92,P<0.05).与术前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1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F=6.80,P<0.05),而传统组术后1周及2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干眼分级增加(F=24.00,P<0.05),术后1周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明显增加(F=6.48,P<0.05).飞秒激光组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能够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SIA,但对于内皮细胞的影响因晶状体核级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 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BB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FMA、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MA、BB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择期TKA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4 w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教育、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平衡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
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HSS评分分别为(91.6±5.3)分和(86.8±4.4)分,高于治疗前的(52.7±4.8)分和(53.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t=2.722,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为(19.4±1.3)分和(9.1±0.8)分,优于对照组的(16.2±1.4)分和(8.4±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9,t=2.02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54.4±1.9)分和(50.5±2.1)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6.7±3.1)分和(4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t=2.169,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更高(t=2.49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6MWT评分分别为(655±51)分和(580±56)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97±35)分和(40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6,t=7.649,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评分更高(t=2.579,P<0.05)。
结论TKA术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PNF技术可以促进膝关节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5.
66.
我科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对263例(326眼)青光眼采用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经(3m~Za的临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l.1一般资料本组263例(326眼),男92例(116眼),女171例(210眼),年龄24·~85a,平均51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5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6例。全部经临床控制眼压、虹膜炎症消退或减轻后手术。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以眼卫卫点钟或1点钟位为中心,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L”形球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底,作3~smmX4~6n-lin大小的巩膜瓣,分离至透明角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周围磁刺激对正常人身体特异性注意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方法 采用Excel随机函数将正常受试者40例分为重复刺激组20例(其中1例脱落)和假性刺激组20例。重复刺激组采用Pathleader周围磁刺激仪刺激非优势侧上肢桡神经深支,强度设置为在受试者可耐受范围内能引起明显的腕背伸运动,频率50 Hz,刺激时间2 s,间歇时间1 s, 刺激序列36个;假性刺激组仪器及参数设置均同重复刺激组,将线圈旋转90°,无实质刺激。以身体条件下两侧反应时间差减去对照条件下两侧反应时间差的差值作为身体特异性注意,观察刺激前、刺激后和刺激10 min后身体特异性注意的变化。 结果 刺激前,2组受试者身体特异性注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2组受试者身体特异性注意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刺激组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的身体特异性注意与组内刺激前的(2.77±16.54)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刺激组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的身体特异性注意与组内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重复周围磁刺激可能以先抑制后增强的方式增强正常人的身体特异性注意。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BODE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干预,肺康复组同时进行12周的肺康复治疗。年龄、病程,BODE各项指标及BODE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成人COPD生存质量评分(COPD-QOL量表)等属于计量资料,2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上述相关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差异。
结果最终有63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肺康复组BODE指标中体质量指数(BMI)、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21.5±1.4)kg/m2 vs(18.7±1.2)kg/m2;(1.6±0.3)分 vs (2.1±0.3)分;(270.3±37.8)m vs (158.3±42.4)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5、2.036、5.021,P=0.036、0.046、<0.001)。对照组6MWD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188.3±40.3)m vs (160.1±39.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09)。组间比较,肺康复组治疗后BMI、MMRC和6MWD均优于对照组[(21.5±1.4)kg/m2 vs(18.6±1.3)kg/m2;(1.6±0.3)分 vs (2.1±0.4)分;(270.3±37.8)m vs (188.3±40.3)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4、2.031、4.568,P=0.038、0.016、<0.001);BODE指数比较,肺康复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9±0.9)分 vs (4.5±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1,P=0.037)。治疗后肺康复组IL-6、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62.1±6.4)pg/ml vs (95.9±5.9)pg/ml;(48.5±7.3)pg/ml vs (73.3±10.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872、7.136,P均<0.001);COPD-QOL总分较治疗前提高[(110.5±17.8)分 vs (96.2±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21,P<0.001);组间比较,肺康复组治疗后IL-6、TNF-α和COPD-QOL总分优于对照组[(62.1±6.4)pg/ml vs (94.6±6.3)pg/ml;(48.5±7.3)pg/ml vs (71.7±7.5)pg/ml;(110.5±17.8)分 vs (96.3±2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1、7.328、7.526,P均<0.001)。
结论肺康复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稳定期BODE指数和降低血清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4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机器人组患儿的GMFM D区评分分别为59.33±20.69,77.24±17.35;E区评分分别为:41.58±9.81,49.81±21.0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P<0.01),且机器人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