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目的 比较不同的用药方法所产生的抗瘢痕化效果的差异 ,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行双眼全层滤过手术 ,3种用药方法 (A组 ,单纯术后滴药 ;B组 ,术中用药联合术后滴药 ;C组 ,术中一次性用药 )比较 2 0g·L-1环孢霉素A(CsA)对术后眼压下降幅度、滤过泡计分、滤过泡生存期、瘢痕厚度及成纤维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单纯术后滴药组 (A组 )滤过泡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中用药联合术后滴药组 (B组 )术后 6d起 ,用药眼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眼 (P <0 .0 5 ) ,术后 3d起 ,滤过泡计分高于对照眼 (P <0 .0 5 ) ,滤过泡生存期长于对照眼 (P <0 .0 0 5 ) ,术后 2 6d ,用药眼瘢痕厚度小于对照眼 (P <0 .0 5 ) ,成纤维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眼 (P <0 .0 5 ) ;单纯术中用药组 (C组 )术后 6d起 ,用药眼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眼 (P <0 .0 5 ) ,术后 3d起滤过泡计分高于对照眼 (P <0 .0 5 ) ,滤过泡生存期亦长于对照眼 (P <0 .0 0 5 )。结论 环孢霉素A在活体具有抗增殖作用 ,单纯术中用药或联合术后滴药效果明显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高频A组(10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高频B组(5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低频组(1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假刺激+艾司西酞普兰),每组各2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检测外周血清BDNF水平,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HAMD-17、MBI、PSQI、MoCA评分和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HAMD-17、MBI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高频A组BDNF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高频A、B组和低频组H AMD-17、MBI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高频A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A、B组和低频组治疗后PSQI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低频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A组的MoCA评分和BDNF水平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频率rTMS治疗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均能同时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其中10 Hz rTMS在改善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优势;1 Hz rTMS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1.7个月(8~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37.9 ±10.2)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4.3 ±5.8)mmHg(t=9.19,P<0.01)。2例患者术后仍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平均最佳矫正视力自术前(0.19±0.11)提高至术后(0.57 ±0.14),(t=11.45,P<0.01)。患者角膜散光术前平均为(0.80±0.21)D,术后散光平均为(0.78±0.3)D(t=0.19,P=0.85)。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合并脉络膜脱离,药物控制一周内恢复。2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出现少许前房出血,第二天出血自行吸收。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发生包裹性囊肿,眼压再次升高。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麦考酚酸(MPA)对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PFB)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FB及Tenon囊成纤维细胞(TFB),以丝裂霉素C(MMC)为对照,MTT比色法、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观察MPA对PFB的生长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PA对PFB、TFB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MPA可显著抑制PFB、TFB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不引起TFB的凋亡或坏死。MPA作用后,PFB的G0/G1期比例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减少。结论 MPA对PFB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不引起TFB的凋亡或坏死,且主要抑制在PFB的DNA合成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初步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86例(100眼)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飞秒激光组),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2个月的BCVA、术源性散光(SIA)、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及干眼分级,并与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81例(100眼)患者(传统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手术并发症及应用体会进行总结分析.2组间的数据比较应用成组t检验,对于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中AVE及EPT分别为6.38%±1.96%,(6.03±2.25)s,而传统组分别为10.13%± 1.64%,(8.01±1.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73,P均<0.05);飞秒激光组术后BCVA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O.05);飞秒激光组的SIA为(0.38±0.24)D,与传统组[(0.64±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Ⅲ级核及以下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而Ⅲ级核以上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t=3.92,P<0.05).与术前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1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F=6.80,P<0.05),而传统组术后1周及2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干眼分级增加(F=24.00,P<0.05),术后1周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明显增加(F=6.48,P<0.05).飞秒激光组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能够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SIA,但对于内皮细胞的影响因晶状体核级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 HTFs)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磺基罗丹明(SRB)法和BrdU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在40-160mmol/L范围内,氯化锂能够抑制HTFs的增殖,且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氯化锂使HTFs阻滞于G2/M期,且能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组尤为明显。结论:氯化锂能抑制HTFs增殖,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周围磁刺激对正常人身体特异性注意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方法 采用Excel随机函数将正常受试者40例分为重复刺激组20例(其中1例脱落)和假性刺激组20例。重复刺激组采用Pathleader周围磁刺激仪刺激非优势侧上肢桡神经深支,强度设置为在受试者可耐受范围内能引起明显的腕背伸运动,频率50 Hz,刺激时间2 s,间歇时间1 s, 刺激序列36个;假性刺激组仪器及参数设置均同重复刺激组,将线圈旋转90°,无实质刺激。以身体条件下两侧反应时间差减去对照条件下两侧反应时间差的差值作为身体特异性注意,观察刺激前、刺激后和刺激10 min后身体特异性注意的变化。 结果 刺激前,2组受试者身体特异性注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2组受试者身体特异性注意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刺激组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的身体特异性注意与组内刺激前的(2.77±16.54)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刺激组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的身体特异性注意与组内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重复周围磁刺激可能以先抑制后增强的方式增强正常人的身体特异性注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4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及其构成蛋白connexin43(Cx43)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锐刀划痕罗氏黄(lucifer yellow)荧光染料传输法观察GJIC功能;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x43的分布。结果:荧光染料自划痕线向邻近未损伤细胞传输达6级细胞以上,同时检测到Cx43 mRNA与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到Cx43分布于细胞膜。结论:培养的HTFs具有较强的GJIC功能,通过Cx43介导GJIC赋予细胞能够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提示在创伤愈合过程中GJIC对成纤维细胞功能同步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